第116章 与风同行37时间丈量的距离37

调查结束后,谢雁去看了周云。

他人在医院,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伤势不轻,至少还要养伤数个月。

周云的父母赶了过,妻子原本也要过来,但怀了孕,知道消息后担惊受怕又受了刺激,身体不好,就没让过来。

过能捡一条命,周云还是很感叹。

“这几天我也在看新闻。”

他当时就在车上,事故公布的遇难者名单,虽然有认识的,但看到网上的信息,周云也能想起当时那些在他身边的人。

谁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旅行,会让无数人和自己的爱人和亲人阴阳两隔。

“这件事能调查清楚最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之后的影响。”周云没想到谢雁会主动申请去调查组,说实话,谢雁现在的年纪能取得目前的成就,可以说是前途大好。

她不是莽撞的人,也很聪明,但有时候,做事却完全只考虑自己的未来和后果,“这件事,或多或少会对整个高铁行业造成进一步的打击,而你作为调查组的成员……”

周云的话没有说完,但谢雁明白他的意思。

“对我来说,安全和真相,比什么都重要。”

谢雁的话很简单,但周云见到她的样子,就知道谢雁自己里有数,倒是他想多了。

他还有些羡慕谢雁,是谁能有勇气活得和她一样,可以对影响和人际关系视而不见。

最关键,她还有更强的实力,而有关系在实力面前,并不算什么。

周云隐晦的提到过,等他的身体恢复了,并会到原来的门,仅是现在整个行业的问题,他的身体是个因素,他自己的职业谋划又是另一个因素。

但在得知谢雁依然会坚持在这个行业,这个岗位之后,他松了口气,但周云也知道,这味着谢雁选择了面对眼前的困难,而不是逃避。

告别了周云,谢雁到了项目组,组里的气氛还是很不好,她沪城和郑晴苏筝见了一面,苏筝要加入交大的实验室,负责新的磁悬浮列车项目的开发,而郑晴则继续在交通系统做研发。

现在的铁路系统,复杂,而在系统使用的动车技术自天南海北,使用的设备也是各不同,要做到兼容本身就是个难题。

“沪城的调度系统会进行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未来铁路的发展,不过有个消息更有意思。”郑晴说,“铁路系统会开始开发在线售票系统,以减轻线售票的压力。”

如今是电子时代,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华国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而网络的力量,经过这次的事故,让官方也得重视起来。

未来的铁路系统,售票系统,必然是要朝着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的,当然,在线的售票系统依然会继续运转。

至于铁路售票系统的开发,并不在谢雁考虑的范围,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华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能高速度级别的动车组研发。

谢雁去了,见了张沉,知道不少消息。

“你也知道,今年发生了不少大事,即便是没有事故的发生,铁路大降速也会发生,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

张沉没有对这件事多做评价,“这个时候,去做技术研发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

谢雁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她本来也有这个想法。

华国的铁路数十年发展的很快,尤其是个时期,普通铁路也好,高速铁路也罢,或者磁悬浮的尝试等等,让华国的交通比十几年前大变样。

而交通发展所带的城市发展,也不可否认。

华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在这几年内飞速增长,位于世界前列,而动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从开始的一百多公里,到现在的三百多公里的时速,甚至最高可以冲击近四百公里。

这一切快了,又像是场梦。

而高速的发展,背后藏着的隐患也不少,动车事故只是个例子,冰山一角。

原本设计为300+时速速度级别的铁路,只能跑普通列车,或者两百公里时速的动车,全国铁路线在降速,降温,甚至包括那些新修的铁路,也在降速修建。

这背后的损失和影响,很难用两句话形容。

谢雁这几年参与了不少重要铁路的修建,做的工作也完全相同,而华国动车的发展,她有幸从招标到技术和生产国产化,到最后的试跑,整个过程都有参与,无论是经验还是资历,在整个领域是顶尖的。

更何况她还这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出头。

而她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寿命不多了,如果说在这个时期,华国还缺什么——

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

如果是因为今年的事情和动车事故,恐怕以她的年龄,还无法作为这个项目的设计师,倒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实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