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重点评(第3/13页)

裴太后笑道:“你才多大,现在已是不错了。”

六皇子道:“刚刚都听秦探花说咱们的字,不知道秦探花的字如何?”

秦凤仪道:“人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不必看小臣的字,就是看小臣这一表人才,也当知道小臣的字如何的。”

六皇子又给秦凤仪噎了个够呛,稚声稚气道:“你可真会吹牛。”秦凤仪不理他。

景安帝笑道:“行了,再不开宴,朕肚子都要咕咕叫了。”

慈恩宫的螃蟹宴,那自不消提。

原本时值八月中,虽有蟹可食,其实尚未到食蟹的最佳时节。但慈恩宫的螃蟹已是个个肥厚,满满的蟹黄,秦凤仪不禁赞道:“果然是娘娘这里的好吃食,在外头,小臣还没见有吃蟹的呢。”

裴太后笑道:“看来探花郎也是喜食蟹的。”“以前在老家,每年中秋开始,一直要吃到十月,重阳前吃团脐的,重阳后就要吃尖脐的了。”秦凤仪也不必宫女服侍,自己掰来吃。只看他那剥蟹的手艺、那用蟹八件的熟练度,就知道这是吃蟹的老手了。秦凤仪还有个习惯,吃蟹从来不是只吃蟹黄蟹肉,他是将一只蟹完完整整地吃完,而且还会一面吃一面随手把剥净的蟹壳蟹脚规规矩矩地再摆成一只蟹的模样,这手艺,连六皇子都看直了眼。

裴太后笑道:“秦探花一看就是吃蟹的行家。”

“行家不敢说,是太后娘娘这蟹好吃,这么大的蟹,肉也生得饱满,剥起来容易。”秦凤仪吃得眉开眼笑。

永寿公主也说这蟹好,又道:“今年是食蟹的年头,我倒觉着较去岁要更肥美些。”裴太后笑道:“是,今年的第一拨蟹,也比往年要早几天的。”

寿王道:“我记得,小时候随皇兄去靖江办差,就吃蟹黄汤包,还闹了个笑话。”景安帝笑道:“你还记着呢。”

“把臣弟烫了个好歹,这岂能忘。”大皇子问道:“王叔,是什么笑话?”

寿王正色道:“我可是做叔叔辈的,这岂能与你们小辈说。”

秦凤仪略一想就猜到了,偷笑不已。永寿公主与几位皇子都不晓得,永寿公主道:“看王叔,你要不打算说,就不要提嘛,这提个头儿,又不说了,干叫人着急。”

景安帝早看到秦凤仪一面大口吃螃蟹,一面偷笑了,便道:“凤仪是南方人,定是猜到了。”

秦凤仪剥出一壳子蟹肉,浇上姜醋,笑道:“小臣倒不是猜到,就是寿王殿下出的那笑话,小臣也出过。”

秦凤仪就坐在六皇子下首,六皇子催他:“快说快说。”秦凤仪与寿王道:“殿下,那小臣就说啦。”

寿王只是笑,秦凤仪道:“几位殿下肯定也吃过蟹黄汤包的,靖江的蟹黄包是大个儿,这么大,有我大半个巴掌大小。”秦凤仪比画,“他们当地的汤包,做得皮薄多汁。吃这个汤包是有讲究的,须‘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喝汤’。我头一回去靖江,是小时候跟我爹一道去的,那会儿还小,吃东西急,一见包子上来了,我提起来就吃啊!结果,噗一下,溅我一脸汤汁。当时把我烫得把那包子扔得老远。”

寿王笑道:“看来,闹这笑话的也不止我一人。”

“头一回吃靖江那大蟹黄包的,多会如此。”秦凤仪话说得很公道,“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上这种大汤包,边上还会一并上根秸秆,用秸秆往包子中间一插,先喝里面的汤,鲜得不得了。”

永寿公主道:“我总觉着蟹黄包太腥了。”“那是公主吃不惯,你要吃惯了,秋天要是不吃俩蟹黄包子,简直过不了秋啊。”

秦凤仪说话一向风趣。

六皇子瞅瞅秦凤仪那张漂亮的脸,再想想他被烫的惨样,心里偷笑好几声。秦凤仪看六皇子在那儿小模小样地偷乐,心说:小样儿,我还不知道你看我笑话呢。秦凤仪便一脸关切道:“六殿下你年纪小,这蟹虽好吃,却是寒性的,这么大螃蟹,一个得有半斤,你吃半个就不少,这都吃一个了,可不敢吃了。喝点小米粥暖一暖吧。”

小孩子最不喜别人说他小了。六皇子一听这话,哪里乐意。不过,裴太后接话茬儿道:“秦探花这话对,哀家也正想说呢,可不敢给小六多吃螃蟹。”

然后,秦凤仪就守着六皇子吧唧个没完,六皇子人小,心眼儿却多,虽吃不成螃蟹,心下却是给秦凤仪数着呢。事后,六皇子跟他娘裴贵妃道:“那个秦探花,八辈子没吃过螃蟹,在皇祖母那里,足足吃了十二只大螃蟹!”

裴贵妃笑道:“咱家还嫌臣子吃得多不成?你这话要传出去,成什么了!”“我倒不是嫌他吃得多,母妃不知他那样儿,还说我写的字像螃蟹!”六皇子是在这上头不服啊!“人家好端端的,就说你的字像螃蟹?”“那也不是,我是看他那馋样儿,就说了几句。”“那你就别嫌人家也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