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后续(第2/4页)

老四品行没问题,只是手段太过血腥不近人情。若如今的朝堂还是几年前,大臣们贪污**国库空虚,无疑他是最好的人选。如今老四都被称为‘活阎王’,若他当了皇帝,肯定不会有好名声。

虽然不想承认,可老四这样未尝没有自己的引导在里面。他当初就是这么给老四定位的,老四就是他给太子的一把刀。

他必须承认老四这把刀磨砺的太好。皇位交到他手里肯定能肃清**。若真如此,为了大清他肯定毫不犹豫的让老四背负骂名。

但是现在国库充盈,大臣们虽说依旧贪却也不敢太过,朝堂还算是清净。若在选择老四这个酷吏,只怕爱新觉罗家都要被骂忘恩负义了。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老四也是他的儿子,小时候他也疼过的,在明明有其他办法的同时他自然不愿意看到老四背负这样的名声过一辈子。

如此,老四还是做他的贤王比较好。

剩下的老五、老七和十二是一早就定下与大位无缘的。老九和老十也一样,来人从头到尾就没对皇位有过兴趣。

十五十六又是汉女出身不予考虑。

成年的皇阿哥里只余十三、十四两个人。十三他也从来没考虑过,十四么?

他以前也未曾想过十四,谁让他前面的哥哥们都很优秀呢。不过这些年十四的表现还不错,有勇有谋、重情义只是他从来没接触过政事。

这里的接触政事指的是代为监国、批改奏折。

还有,十四只有一个嫡福晋,太深情,也让他犹豫。大清从未出过只有一位皇后的情况。

他也不得不承认比起老四,十四更有优势,十四嫡子多弘暄又非常优秀。况且十四比老四小十岁更年轻。就像胤礽说的,他如今身体状况不错,撑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若真的中意十四,从现在开始教导也来得及。

今日看到年家等人,他忽然想到十四自打大婚运气似乎特别好。

他想要造船出海,国库没钱,因为银子结果把野心勃勃的老八牵扯出来,他才知道自己的朝臣有多少是依附于老八的。才知道他这个皇帝自诩掌控权局结果让人在眼皮子底下拉拢了朝臣而不自知。

老四掌管着户部多年,欠银一直还不上,还是因为十四的一通‘胡闹’让那群人乖乖的交了银子。他也是那个时候才明白自己省吃俭用,结果这群大臣们用着国库的钱吃喝玩乐,日子过的比他都潇洒。

可以说国库的银子有一多半都是那次抄家和上交的欠银。

再说这次年羹尧的事情,若不是他听说十四要带着福晋去看花灯就不会跟胤礽说这事,胤礽也不会让弘皙出去。弘皙不出宫说不定年家的谋划就得逞了。

花灯节是大庭广众,若是有个什么除了赐婚就是赐死。以年家的地位他肯定是不能赐死的,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自然也不能发现年羹尧这个狗东西狼子野心。

还有出海的事儿,十四那次出海不但给大清打开了新的赚钱门路,也让他意识到洋枪的威力。以前他并不重视洋枪,因为这洋枪打出一发子弹就要重新安装,实在浪费时间。

现在他知道了,洋人的科技发达已经发明出可以连射的枪支。若再让洋人发展个百十年,大清真有可能顶不住。

这桩桩件件哪里没有十四的影子。

气运之说虽然缥缈也并不是没有,不然他留着钦天鉴有什么用。

对呀,差点忘了钦天鉴,他记得当初给十四福晋批命,这丫头生辰极好,是观音得道日。她与十四正是旺夫、旺子旺家的命格。

这样看确实可以重点培养一下十四。

胤祯并不知道他的好二哥无形中当了一把神助攻,让他汗阿玛把他记在心里。此时他跟四阿哥一行人正走在去永和宫的路上。

既然来了宫里,他们就打算把孩子们带走,省的累着额娘。

他们去的时候德妃正焦急的在正殿等着,看到他们不等行礼,就问道:“额娘听说你们汗阿玛把荣妃、惠妃都叫到乾清宫,还听说你们哥几个压着年家人也去了,是出了什么事儿?”

她本来是要睡下的,结果永和宫的大太监匆匆来报说是四阿哥等人压着年家人进了宫。当时她吓了一跳,就怕儿子们出事儿,她自己不便出去,只能让人远远的盯着点看看情况。之后没多久就听说荣妃、惠妃连同大阿哥、三阿哥都被叫去了,她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里面有她的儿子,她担心皇上误会,赶紧把人都撤回来,生怕皇上迁怒老四等人。

如今见儿子们过来,她能不问情况?

德妃一问这事,四阿哥就嗖嗖往外冒冷气,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最后还是十四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遍。

“额娘放心,年家汗阿玛已经处置了。”正月里不宜见血,年家顶多活到二月半。再说汗阿玛让四哥去做这件事,就是想要四哥亲自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