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零食(第2/4页)

不然,未来成片成片倒在雍正帝手下的人,都该往地府喊冤去了。

只是晾着一个侧福晋在门口,也是好说不好听。

李氏到底是上了玉牒的侧福晋,而且怀恪郡主这些日子又常写信给四爷,据说是为了额娘搞得茶饭不思,着实病了一场。

李氏再来跪的时候,估计连福晋也不得不劝四爷见一见听李氏告罪。

不然显得她这个正妻多么刻毒在里头挑拨似的。

那到底会怎么样呢?

——

宋嘉书抱着一盒在炭盆上烤的软糯流蜜一样的柿饼,边喝茶边吃。

四爷这回接驾她虽然没赶上现场,但之后的好处可赶上不少。

京中给四爷送土仪的官员明显多了起来。

四爷是在蛰伏,但不是想做天煞孤星,这种人情往来还是要走的。尤其是如今到了年节下,那更是络绎不绝的各地官员入京,都会往近来得了皇上大批赏赐的雍亲王府送特产。

‘冷灶热灶一起烧,谁都不要落下’。这是康熙朝这十来年官员的共同智慧。

何况雍亲王府算不上冷灶,自然来添柴的人也多。

王府收到的各地土仪堆成了山。福晋不喜新鲜事物,更常年吃斋,李侧福晋正倒霉,年侧福晋是有孕什么新鲜的也不敢用。

于是宋嘉书和耿氏这两个也被皇上赏赐过的格格,府里的第三梯队,就顿时过上了好日子。

诸如从福建浙江的海上来的西洋货物,香水玻璃瓶怀表,再或者各地特色的茶、果子、糕点、鱼虾,凝心院和淬心院都分到不少。

耿氏就来抱怨过:你看你看,我的衣裳又紧了。昨儿带上那对金珠的耳坠子,还以为丫鬟给我偷换了,怎么金珠这么小了?险些关门抓贼。结果后来青草壮着胆子提醒我,我才发现,原不是我的金耳坠子小了,只是我的脸大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哟。

当场就把宋嘉书笑晕过去了。

闲话扯远了。

只说这里宋嘉书抱着零食在烧了好几个火盆暖烘烘的屋里,边喝茶吃点心,边等着李侧福晋脱簪请罪的结果。

白宁进来的时候,脸上都有点冻白了。让屋里的火盆一蒸,变得又红又白起来,像是个画的糖人。

宋嘉书就跟她招手:“快过来,早给你备好了手炉和脚炉,你就坐在这儿暖和一会儿,先不要离火盆太近,不然仔细一冷一热烤坏了脸上的皮肤。”

白宁看着炕下面摆好的绣墩,绣墩旁搁着的黄铜脚炉,桌上备好的铜手炉和一杯热腾腾的红茶牛乳,忽然觉得眼底一湿。

她是打宫里长大又被拨到王府的丫鬟,从宫里熬过,便知道主子们用人,为了让下人忠心自然也赏赐。

可就像四爷养的狗一样,抓了兔子给骨头,办了差事给银子。

办不好就该饿着或者打死。

而办好了,假如这狗残了,也不可惜,顶多再换一只就是了,外头无主的下人跟野狗一样多。

就像方才见李侧福晋带着绿波跪在外头,绿波里头可没有穿什么羊皮小袄,冻得脸都青了,摇摇欲坠。看上去要大病一场。

谁会拿奴才当个人呢。

可主子拿她当个人,想着她出去办事会冷,还想着她是宫女不能伤了面皮,否则不能当体面差事。

这样的主子,她就是为主子死了也无妨的。

白宁福身然后坐下,踩在暖烘烘的脚炉上,连忙端起茶。

宋嘉书拿了块柿饼笑道:“先等等再喝热茶,冷风灌上热茶,容易肚子疼。”

其实前世倒没有人这样在乎她,这些都是她的生存经验。下意识就带了出来。

白宁握着茶盏,越发觉得喉头哽咽。她方才作势想喝茶,是想咽下泪意,谁知这会子被主子这话招的更想哭了。

宋嘉书也发现了她的异常。

白宁忙跪了道:“奴婢只是见主子对奴婢这样好……”

宋嘉书哑然:其实在她看来,她并没有格外要收买人心的地方,白宁白南好用,她也是只对着忠心的人才这样好。

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大约是她不像这里土生土长,打小使唤人长大的主子们,她觉得下人是个人。

她不会反抗这个封建制度,高举大旗让奴才们站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人人平等的国度,别跪着做人。

那是二百五加神经病。

但她始终觉得,这些宫人们,宫女,哪怕是残缺的太监,也是个鲜活的人,你得把人当人,别把人当畜生。

否则总会有上位者把你也当成畜生。

宋嘉书看着白宁缓了一会儿,才眉眼弯弯笑道:“好了好了,说李侧福晋的事儿吧。”

白宁这才道:“四爷没见李侧福晋,反而从正院后头的穿堂走了,去了年侧福晋处。”

宋嘉书捧着柿饼一怔,然后才忍不住想给四爷鼓掌。真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