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太子殿下正和自家舅舅骂着使坏的人,一群朝臣就从勤政殿内鱼贯而出,恰好把他的话听个正着。

瞧见太子殿下左边站着个卢国舅,右边站着个太子妃,嘴里还念叨着皇后,他们眉头直跳。

这势头不太妙啊。

哪怕心里再怎么犯嘀咕,见了太子和太子妃他们还是要上前见礼的。

太子殿下不知他们已经心生警惕,客客气气地给他们回了礼,就拉着姜若皎往勤政殿里跑,找他爹说起他们问出的内情去,重点讲有人暗中针对他们母子二人,要他爹一定要赶紧被躲在背后的人揪出来,好好保护弱小无助的妻子和儿子!

眼瞅着儿子越发蹬鼻子上脸,开泰帝揉揉眉心,转而向卢重英和姜若皎问起详细情况。

太子殿下说话都没个前因后果,还是卢重英两人比较可靠。

开泰帝听完两桩案子的情况后面沉如水,也看出是有人在利用关于皇后和太子的各种流言做文章。

可就算明知道是有人在背后算计,他现在对卢皇后那个林家表哥也喜欢不起来了。

这是把他的这种心态也算进去了。

除了这两桩案子之外,还有仍在审问中的钦天监诸官。

就目前的审问结果来看,这些钦天监官员有的直接供认说自己过去受废帝重用,不想为新皇效力,哪怕知道必死无疑也要让人知道新皇与太子德不配位;有的却说自己在钦天监根本插不上嘴,无缘无故被下狱着实冤枉。

瞧着竟是他们感念废帝过去的提拔之恩自发做的,并没有受任何人指使。

开泰帝看向卢重英:“舅兄有没有什么头绪?”

卢重英说道:“如果三件事都是同一人所为,那他必然所图甚大,且自身能量也不小。依臣拙见,要么是藩王所为,要么是有意送女儿孙女入宫的世家大族所为。”他理了理思路,又接着分析道,“先太后当初十分防备藩王,藩王之中估计没人能说动钦天监官员,京城那些世家大族的可能性更大。兴许西南那几个家族牵涉其中也是确有其事,他们鼓动那个青楼妓子把事情闹大,就是想让陛下发现此事,从而使得陛下对那几个西南家族心生不满。只要把那些有从龙之功的家族打压下去,陛下就会更看重他们了。”

开泰帝听完卢重英的分析,面色更不好看了。

太子殿下的反应更直接,生气地骂了起来:“真是太可恶了,京城果然不是什么好地方,这些人心太脏了!以前就是他们把手伸到我们西南去,才让汪鸿才不顾我们从小玩到大的情谊憋着劲使坏!”

开泰帝见他在旁边咋咋呼呼,头更疼了。他摆摆手说道:“事情我知道了,你们先回东宫去吧,剩下的我和你们舅舅再讨论讨论。”

太子殿下不甘不愿地拉着姜若皎走人。

姜若皎跟着太子殿下走了几步,还是忍不住停了下来。

太子殿下察觉她的停顿,也跟着止步。

姜若皎转过身朝开泰帝说道:“父皇,儿媳认为此事藩王嫌疑更大。”

开泰帝和卢重英齐齐看向她。

姜若皎道:“按照舅舅的分析,父皇会对京城各世家大族心生猜疑。他们在父皇这里得不到重用,必然会倒向别人。有了这些世家大族暗中支持,只要父皇与夫君出点什么事,帝位自然会落到笼络了这些世家大族的藩王手里。”

现在朝野内外百废待兴,能利用的漏洞实在太多了,连个禁卫都敢直接冲到卢皇后面前拿以前的陈年旧事构陷她。

想来安插点人方便以后制造“意外”也不是不可能的。

卢重英顿住。

开泰帝说道:“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做?”

姜若皎说道:“找几个本身就有问题的世家大族重重地查、重重地惩戒,直接表达父皇对他们的不满,向这些世家大族传递父皇不想让他们好过只想重用西南家族的信号,接着就可以慢慢静观其变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守卫京城的将士镇得住这些世家大族,不至于让他们直接逼宫。”

开泰帝想到他手底下那群幕僚本就是想拿京城那些世家大族开刀的,对姜若皎的建议十分认可。

反正不管背后到底还有没有别人在捣鬼,这些世家大族都是要找个由头好好收拾收拾的。

看看以前京城乃至于整个天下的惨况,砍掉一半人的头都不算冤枉了他们。

他一直没动手只不过是他们迎立有功且刚登基不好见太多血罢了。

他那群幕僚都念叨那么久,只要他现在开个口说要动刀子,罪证怕都是现成的了!

开泰帝没说采用不采用姜若皎的建议,只说道:“朕知道了,这些事你们不必管了,自有我们商量着办。”

姜若皎把想说的话说完了,也没非要开泰帝给个准确答复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