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你立意好的,可以说你文辞差了点意思;你文辞好的,可以说你少了些灵气;你灵气足的,又可以说你不遵格律;辞藻华美的,说你空洞堆砌无病呻吟;辞藻质朴的,又说你毫无文采俗气透顶……

诗文是这样,画作也是这样。

只要别人存心想找茬,任你是顾恺之亲传、吴道子再世,你那画里也能找出许多问题来。

如果是她的话,就不会巴巴地将自己的画作拿出去任人挑剔。

姜若皎把寇世子摊开的画挨个看了一遍,又泰然自若地拿画圣的标准给寇世子仔仔细细地品评一番,直说这里差了点那里又差了点,你离画圣还还差得远呢!

左右不用自己画,姜若皎指点江山起来毫不心虚,说得寇世子脸色越来越黑。

他既恨不得把姜若皎的嘴巴给堵了,又觉得姜若皎眼光犀利得很、一下子就看出这么多问题来。

反正听着听着,寇世子翘起的尾巴就耷拉下去了,整个人像霜打过的茄子——蔫了吧唧的。

他再看向自己过去最得意的画作,忽然就觉得没一张是满意的了。

姜若皎见寇世子这般表现,知晓自己不小心把他打击过头了。

想想她以前在学堂里就挺招人恨的,因着自己得师长喜爱、学东西又快,行事便没什么顾忌,从来不怕得罪人。

每每夜深人静忆起那时候的事,她也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太过得意也太过张扬,不能怪至今还有同窗不喜欢她。

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转眼她便要离开学堂独自撑起一个家,代替父母成为妹妹的依仗。

姜若皎瞧着蔫耷耷的寇世子,难得好心地宽慰起他来:“世子过了年也不过十六岁,画圣在世子这个年纪未必能画出这样的画。”

寇世子一听,立刻又活过来了。

对啊,他才十几岁,和画圣比做什么?

都怪姜若皎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搞得他感觉自己画得老糟糕了!

不过往好处想,这是姜若皎觉得他能画得和画圣一样好!

寇世子这么一想顿时又精神抖擞起来,一脸骄傲地说道:“你知道就好。”

他来就是想听听姜若皎是不是真懂画,这会儿听了一堆意见,心里迫切地想回去好生琢磨琢磨,顿时也不多留了,又卷起自己的话风风火火地回家去。

兴福见自家世子被挑剔了一通,瞧着竟还挺乐呵,心里有些纳闷。

他小心翼翼地发问:“世子,她这么说您的话,您就一点都不生气?”

寇世子得意洋洋:“我为什么要生气?你没听她是比照着画圣的标准来评我的画吗?这说明,在她心里我以后是要和画圣比肩的人!”

兴福瞧见自家世子眉飞色舞,一副高兴得不得了的模样,只觉那位姜姑娘怕不是给自家世子灌了什么迷汤。

一主一仆回到王府,寇世子正要回去消化消化姜若皎的那些点评,斜刺里就出来个身着素衣的少女来。

“世子。”少女盈盈地朝寇世子一拜,声音柔柔的,带着几分我见犹怜的娇媚。

寇世子见她一身素服,拧起眉头说道:“你既然还在孝期,自去偏院做事就是了。穿着这么身衣裳在府里乱跑,冲撞了祖母怎么办?”

在寇世子心里他祖母是顶顶重要的,祖母素来喜欢衣着鲜妍、明媚如花的女孩儿,最不喜欢那种悲春伤秋、无病呻吟的家伙。

这女孩儿葬父之后说自己无家可归,没地方可去,只要给她个落脚处,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寇世子在众人起哄之下把人带回王府,回来后便命管事给她安排个事做。

见她没了父亲着实伤心,寇世子还吩咐管事给她安排到偏院去,特许她素服到出孝期。

他感觉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也就高高兴兴出门寻姜若皎看画去了。

哪知这女孩儿嘴上说“做什么都可以”,现在却在这儿躲懒!

寇世子可怜她还在孝期,也就没直接说出心里的想法,只勉励道:“府里向来公允得很,不仅有月钱可拿,做得好还有赏银,但凡有手有脚都能养活自己,你且安心做事去吧。”

少女泪眼盈盈地走了。

寇世子只觉莫名其妙。

兴福是下人堆里长大的,一眼看出这没出孝期的姑娘存着什么心思,见她可怜巴巴地走了,不免在心里摇了摇头。

他跟着世子最久,最清楚世子是个没开窍的,从来没对哪个姑娘起过那种心思,这小姑娘完全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寇世子确实不懂那女孩儿的想法,也没打算去琢磨她在想什么,左右和他关系不大。

他屁颠屁颠抱着画回了自己住处,准备好好闭关几日,看看能不能让自己的画技更上一层楼!

转眼到了除夕那日,京城那边来了使者,给平西王府送来不少宫里赐下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