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少年郎(第3/4页)

方冀南在家照顾了几天,匆匆再回来上课。他星期天下午赶回来的,一进外院的门,就看见两个小孩靠墙站着,规规矩矩贴着墙,西落的斜阳照在小脸上,两张小脸一样的装怂装乖,正在跟孩子的娘大眼瞪小眼。

俩小孩看见他来了,眼睛叽里咕噜可是身体没敢动,努力用眼神示意他:爸爸,赶紧来讲讲情。

“呦,怎么了这是?”

“怎么了,”冯妙双手抱臂,板着脸道,“你问问他们自己。”扭头冲俩小孩斥道,“给我在这人罚站半个小时,谁也不准动。”

冯妙说完,接过方冀南的行李转身进去了。方冀南走过去,弯腰跟两个儿子对视。

“说说吧,怎么回事儿。”方冀南,“说真话,不然我可帮不了你们。”

大子:“我们、我们犯错了,我们又跟上次那个小孩打架了……”

二子:“不是我们先跟他打的,他今天一看到我们就冲我们做鬼脸,说他上次让着我们,还骂我们小屁孩儿,说他一拳打倒我们两个……”

“然后呢?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大子:“本来也没事儿,我们就是打着玩儿,他也是打着玩儿,也没打恼,也没打哭……”

方冀南:“说重点!”

二子脑袋一缩:“打架的时候不小心把他衣服扯破了,他妈妈来找账了,妈妈去给他补衣服了。”

“……”方冀南抬脚往小孩屁股上一人来了一下,呵斥道,“站好了,半个小时,一分钟都不准少!”

冯妙现在庆幸她考的是师大,将来毕业分配应该是去教中学,她都开始佩服那些小学的老师了。

尤其低年级老师,你说就这些小屁孩儿,六七岁、七八岁的,一个个嘴里整天喊着“为什么呀”“凭什么呀”的年龄,小姑娘可能还乖一点?尤其小小子,一个个就像爱斗的小公鸡,老师到底是怎么把他们一个个都套上笼头、教上规矩的。

想想都脑壳疼。

幼儿园接孩子,一堆同样头疼的家长就在一起彼此吐槽、彼此安慰:上了小学就好了,上了小学就省事了,上了小学他就听话了,老师管管就老实了……

冯妙心说,但愿吧。

79年夏天,大子顺利上了小学,就上的师大附小。

小孩上学了,可以勉强称为小少年了,在沈父的几次唠叨、几次要求下,夫妻两商量着,要不就把姓改过来吧。

关于改名,四人家庭会议又讨论了半天,俩小孩还是老样子,没感觉,姓啥跟他们似乎没关系似的,姓啥都行,姓方、姓沈、姓冯,随便。而冯家老爷子那边的的说法就是:他方冀南又没招赘给我们家,姓啥冯啊?

人老成精,整的他们好像还没有姓冯资格似的。

冯妙对这事倒也没什么坚持的,她原本只是想着,姓什么叫什么,既然他们家孩子有的选,可不可以等小孩长大一点,比如到上中学的时候,自己来做决定,好歹还有那么一点自主权。

方冀南则说:“城里跟我们那时候在农村不一样,小孩在村里上学都叫小名儿,在城里入了学就都是正经叫学名,比较正式,好比一道仪式,小孩自己也觉得比较正式,不一样了,有上学的庄重感。”

“再说了,上中学时候他都大了,再改名自己都适应不过来,你看我,我叫了十几年沈烨,又叫了十几年方冀南,刚改名的时候你叫我我都反应不过来,现在你再叫我沈烨我也反应不过来,所以来回改名这个事情挺讨厌的。”

好吧,这事他有经验,冯妙和俩小子被他说服了。于是一家四口凑到一起商量新的决议:改叫什么?

“其实我不是反对改,我就是觉得,改叫沈靖、沈迅,你自己品品,就挺难听的,小孩子在一起要是喊谐音,你儿子可就不缺外号了。” 冯妙说了老实话,揶揄地看看方冀南。

“你看你当时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她笑。

方冀南瞥她一眼没理她,拿起钢笔在纸上写:

沈方靖

沈方迅

“这样不就行了?”他说,“这样别人喊他们名字,还好反应一点。”

“这样可以,这样好,还挺响亮的。”冯妙看看俩小子,“你们觉得呢?”

俩小子说行。二子问:“那我以后去幼儿园,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我改名字了吗?”

“你暂时不用。”方冀南道,“你在幼儿园还叫方迅,要是有人问你,你可以告诉他你姓沈,你全名是叫沈方迅,等你也上小学了,就可以叫正式的大名了。”

“那户口本是不是现在就得改过来?”冯妙看方冀南,“需要的话,你就赶紧趁着暑假再跑一趟。”

“户口上让跃进去帮忙改一下,反正他放暑假了也没事干。”

好在这年代户口改名也没那么麻烦,本来小孩改名也比大人简单,那年代小孩也没有出生证,也没有生下来就得赶紧定下大名的习惯,都是随口叫个小名儿,长大一点再改成大名,纸质户口档案,拿户口本去镇上找到派出所管户籍的,改一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