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3/4页)

爱华和秦澜笑了起来,“时间不早了,咱们先炖汤。”

方红旗挽起袖子,“那我帮忙杀鸡。”

胡耀连忙说,“那我帮忙烧火。”

胡耀家虽然是北京的,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指望了。进了部队后,每天都能吃饱饭,他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没想到他运气好,给秦会长开车,不说每天吧,至少经常能吃到肉。来这里才半个月不到,他脸上都有肉了。

傍晚,熬了许久的牛骨汤香味飘了出来,一大锅卤货的香味更加霸道,到处玩儿的孩子们闻到香味,自动自发地往家里跑。

“胡奶奶,咱们今天晚上吃什么呀?”

“吃牛肉面呀,还有卤鸡。”

“哇哦,我想吃。”

“再等一会儿,你们先洗手,再回家叫你妈妈下来。”

“好呀,我现在就去。”

这晚上的牛肉汤面,各种卤菜,征服了秦家人,更征服了艾丽一家。

从此之后,那锅卤汤在艾丽的心里就变得异常神秘,什么东西放在里面煮一煮,都香得不得了。

秦澜笑道,“你吃过火锅没有?火锅也是一样哦,放在锅里涮一涮,什么菜都会变得好吃。”

“那我要试试。”

“哈哈,过几天再说。我去问问,谁家有牛油,火锅还是要牛油炒底料才香。”

“我觉得鸡汤或者番茄汤锅底也挺好吃的。”

说起吃的来,大家谁都不让谁,自己选的口味肯定才第一好吃的。

牛油还没买回来,秦润想吃酸菜鱼,当天下午提着桶和渔网就上山,秦锦、秦锋、罗大伟、罗杰希他们跟着去看热闹。

山上水潭里的鱼养的很大了,几个孩子肚皮小眼睛大,抓了四五条大鱼还觉得不够。

秦锋拉着秦润的衣摆,“舅舅,再捞两条大鱼嘛。”

秦润摇摇头,“够啦,已经有五条鱼了,咱们够吃了,下次再来抓。”

“不够,不够,我还要!”

秦润拗不过两个小外甥,只得又捞了两条鱼起来,“这下够了吧?”

秦锋看看桶里的鱼,“勉强够了吧。”

秦润冷笑,我看到时候你能吃多少。

桶里一共七条大鱼,秦润虽说现在已经十来岁了,提下山还是很吃力。

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水潭边扯了青草,编成草绳,串了四条大鱼,秦锦、秦锋、罗大伟、罗杰希他们一人提一条,剩下的三条他来提。

鱼到了秦锦他们手里,使劲儿挣扎,他们一个没抓住,鱼滑溜地滚下山,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跑去抓鱼,鱼挣扎着越滚越快。

秦润提着桶在后面直摇头,不知道是他们把鱼提下山的,还是鱼自己滚下山的。

死前经历剧烈挣扎的四条鱼,鱼鳞表面沾着树叶、泥土、草叶子,这都是他们为自由抗争的证据。

当胡嫂子看到秦锦他们四个拖拽着鱼回来的时候,简直惊呆了,“你们这是把鱼怎么了?”

秦锋眨巴眼睛,“没怎么呀,胡奶奶,晚上吃酸菜鱼哦。”

“哦!”

秦润提着桶过来,“这儿还有三条,都做酸菜鱼。”

“这七条都有三四十斤了,怎么吃得完?”

“只要有酸菜鱼就行了,其他的您看着做。”他没有意见。

晚上的鱼太多,选了五条做酸菜鱼,剩下两条胡嫂子把鱼肉切成条,撒上姜葱蒜以及胡椒粉、椒盐腌上,再裹上面糊,下锅油炸。

新鲜出锅的鱼肉条,外面的面壳酥脆,内里的鱼肉细腻美味,好吃的不行。吃不完的炸鱼段放到水井里冰着,还能留到每天中午煮汤,到时候撒一把小青菜进去,又是一道好菜。

山里的日子过得悠闲,又没有外人,连一向比较注重形象的艾丽最后都被金花婶子他们同化了。每天进山找吃的,带着孩子钓鱼撵兔子,偶尔去地里帮忙干农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秦家寨过了一个来月,艾丽普通话讲得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但她的方言比普通话说的还溜。比如,你说山上有什么菌子,常见的她都能叫出名字,比秦清这个土著知道的还多。

艾丽看着秦清惊讶的表情,得意一笑,“美食使人进步。”

有艾丽一家在,秦澜和爱华的英语口语也提高了不少。

总之,大家都算有收获吧。

秦清要的第一批粮食早就已经送进来了,再过几天就要发酵好了,等这一批把酒蒸出来,刚好下一批又可以开始发酵了。

秦清每天去后院检查一下粮食发酵,闲着的时候最喜欢在二楼的露台上吹风,晚饭后带着老人孩子散步消食,就着月光回家睡觉,日子过得很逍遥。

花花小姑娘,刚来秦家寨的时候还要大人牵着走路,跑快一点就会摔倒,现在才一个多月,已经跑得相当顺溜了,小孩儿真是一天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