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想当公主(7)(第6/7页)

李又坤抚了抚山羊胡,说:“别的不好说,但是他守好尹家家业的心是坚定不移的。”

李又坤的意思是当年尹家先祖与太宗皇帝的盟约,尹翔不会让半分:尹家世镇燕北为大夏守边疆,尹家也世袭罔替承爵。

赵霆尧若是当上皇帝,自然想要解除尹家这种藩镇的大权,但是也得在解除北朝大患之后,否则无人可抵御北朝南侵。必须要整军备马,亲征北朝,灭其国祚,才可逐步实现。

但是去年一仗已经耗费完了国库钱粮,如今只有先休养生息几年再北伐,这段时间也只能稳定燕北军团。这先灭北朝,再削藩镇是必须要顺着走的步骤,就算他当上皇帝也不能乱了,否则尹翔放北朝大军入关,大夏江山就要大乱了。

李又坤道:“如今之计,殿下只有加强禁军的战力将来才能一博,殿下也该考虑拉拢别的家族了。”

赵霆尧明白李又坤是提醒他联姻,他脑海中浮现顾若兰的身影,可是一想到昌宁侯府的子弟并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人,顾峰在文臣之中都不是出众的,正妻之位绝不能是顾若兰。

……

燕王小团体聚会之后,王仲羽驾马回魏国公府,心中还嘲讽着尹家的报名参加比武招亲的条件。

一、十四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未娶过的官宦子弟,内无姬妾通房;

二、入赘之后不可纳妾收通房,孩子将来姓尹;

三、相貌端正,身无残疾,识文断字,无不良癖好。

虽只三条,但是基本上第一条就让他们在京中找不到合格的男子了。符合第一条的男子,绝不可能接受第二条。

王仲羽回到魏国公府,看到府门外停着几辆马车,进了二门时因问小厮,小厮道:“是昌宁侯府的大奶奶来了,正和夫人一处在园中赏花吃茶呢。”

王仲羽想起尹翔对崔氏和顾若兰的评价,他虽然对尹翔那种不客气而介怀,可是对崔氏与顾若兰也没有好感。因为他少年就在外学艺,后来就跟着燕王去了燕北,崔氏的母亲是与魏国公府的一位姑奶奶,她本人又远上一层,所以王仲羽从来没有见过尚还年少的顾若兰。

王仲羽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便去转道去北边的花园走走。

正阳仲春时节,园中花团锦绣,只进了拱门就迎面扑来一阵芳香。绕过假山后是一片小桃园,已能听到前方的说话声了。

王仲羽踩着石子路穿过桃园,忽见一个身姿娇柔曼妙的俏影,他只见着她的侧脸,蓦然觉得心头被重重一撞击。

那少女似发现有不相识的男子来了,忙掩面而走,只见墨发、披帛、发带飞扬,那淡青色的裙摆如莲花绽放一样美。

王仲羽还没有看够少女美丽的背影,她已经消失在视线之中了。

王仲羽捂着心口,还怀疑刚才见的不是这世间之人。

顾若兰知道王仲羽上辈子爱极了她,上辈子相见时她还和诚国公府有婚约,她与徐谦和离之后她又成了燕王的女人,王仲羽后来找了一个与她有四五分像的姬妾,也只能略得安慰。

顾若兰记得上辈子和王仲羽的初见时间,今日跟母亲来魏国公府做客,她就不会老老实实坐着说话,说是想要去赏花。

顾若兰踩好了时间,在这小道上候着,露出自己半张小脸,又以最美的姿态展露美人受惊而走,吊足了王仲羽的胃口。

顾若兰知道昌宁侯府没有兵权,她要上当王妃或皇后,必要有足够的靠山,王仲羽就是最好的人选。

顾若兰回到崔氏身边,崔氏拉着她的手,道:“你怎么慌慌张张的,国公府的花难道还不好看吗?”

顾若兰低头道:“不是,忽然看到一个陌生人……”

正说着,就见王仲羽信步来了,崔氏笑道:“哪里是陌生人,这是你王家的二表哥,这位表哥可是文武双全,大夏的少年英才。”

魏国公夫人听了崔氏的话,心中得意,脸上带笑,说:“别听你母亲夸大其辞,如今也不过在禁军中领兵。你二表哥你也没有见过,他自小常年不着家的,也只近日休假在府,过得几日又要去军中了。”

王仲羽到了亭外台阶下,拱手道:“儿子给母亲请安,姨母好。”

魏国公夫人点点头,王仲羽才拾阶进了亭子。

王仲羽多年前见过崔氏,崔氏虽然已经变老,但他还能认出来。王仲羽再见一个美若天仙的小姑娘坐在崔氏身边,看那着装正是方才那惊鸿一瞥的姑娘。

这时再细细打量她,只觉她已经美得不食人间烟火,身上似笼罩着一层轻烟仙气。如果她能看他一眼,他只怕什么傻事都能做。

王仲羽强压下心头的异样,说:“姨母身边这位姑娘倒是没有见过。”

魏国公夫人笑道:“这是你顾家的小表妹,你姨母的心肝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