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6/6页)

高市长客观地说:“小余同志,但就目前来看,修路对辰山县的益处远远大于省城。除非你们县能够说动省里,省里拨款,我们这边肯定没问题,但如果要省城财政出这笔钱,这个市里面恐怕通不过。”

高市长的意思很明确,修路可以,出钱不行。

余思雅早知道会碰一鼻子灰,也不气馁,说道:“高市长,那省城或者说岳康县能不能跟咱们辰山县一起向省里面提出申请。我们县到岳康县的这段路,我们县里财政可以出一部分,剩下的省里拨款。岳康县的这段路,我们清河鸭出三十万元的资金,如果省财政能拨一部分款,你们就只用出极少的一部分了。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将路修好,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还请高市长认真考虑考虑!”

不花钱能有新的路那确实是好事,但是高市长还是有顾虑:“小余同志,省里能同意吗?”

辰山县虽然这两年发展得还不错,可到底底子薄,在全省的县城中发展并不拔尖。省城到天水市的路都烂糟糟的,省里怎么可能会先紧着辰山县这条路修?就是为了全省经济发展,肯定也会先修通省城到其他几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市之间的公路。

这个事要说服省里,难度不小,高市长不大看好。

余思雅这次是有备而来,昨晚就想到了各种难题。这会儿听高市长质疑也不慌,淡定地说:“我们愿意自己承担一部分资金,省里只用出另一部分,这个负担就小多了。我相信省里也是很愿意帮助各地修路的,只是碍于资金问题,没法大力改善交通状况。咱们这条路可以当作试验田,如果成功了,花的钱少,带来的效益也很高,以后也可以推广到全省其他地方,争取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早日改善咱们省的交通情况嘛。这对省里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高市长听明白了,余思雅打的就是其他地方政府不愿意出钱,他们辰山县愿意主动掏钱这个主意去说服省里。

别说,这点还真让人心动,花最少钱的办成事,谁不乐意呢。

“那你们辰山县有动作了?”高市长琢磨了一会儿问道。

余思雅轻轻摇头,无奈地说:“高市长,我们已经在准备了,但辰山县名不见经传,就是去省里申请,恐怕这效果也不大好。这个事还是由省城这边提出来比较合适,省里面也会重视。”

一个普通小县城和省会城市的分量孰轻孰重,这还用说吗?而且秦书记就是省委班子的领导,在省里也说得上话。

这下轮到高市长无语了:“我就说嘛,你这小同志今天怎么这么大方,自己出三十万帮咱们岳康县修路,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余思雅嘿嘿笑了笑说:“高市长,这是一件对咱们双方都有利的事。而且还有一个看得见的好处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

高市长挑眉:“哦?说来听听。”

余思雅笑着说:“高市长,修路总得需要人吧,一百多里的路,就目前这状况,肯定要修个一年半载。城里不是有很多年轻人没工作吗?修公路可以招临时工嘛,这样不就能安置好一批年轻人了吗?而且如果咱们这条路修出来后,效益很好,其他县市也跟风一起修,需要的人工不是更多?这些年轻人也不用闲着了。”

基建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效应可不小。这一点已经在后世得到了证明。

高市长无奈地笑了:“小余同志,这也能想到,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