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6/6页)

余思雅乐呵呵地收了起来,很好,联系方式里又多了两个人。这可是她宝贵的人脉资源,等过几年电视开始逐渐普及了,她就得考虑打广告的事了,有熟人不是好办事吗?

收好本子,饭菜端上来了,非常丰盛,有一个炖的鸡汤,还有红烧肉,清蒸鱼,素炒青菜。

崔实不好意思地说:“余主任破费了。”

余思雅赶紧摆手:“哪里的话,崔同志、梁同志、路同志,咱们乡下偏僻,条件有限,上次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原谅。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四人举杯,边吃边聊,话匣子逐渐打开了。

路明惠跟余思雅要更熟一点,又同为女性,话题更多。她聊了几句就问道:“余主任,你这次来省城就是为了电视带子的事吗?那你岂不是下午就要回去?”

“没有,这个只是顺带,我主要是想来给咱们养殖场买一辆车子。”余思雅想到这三人人脉比自己广,赶紧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你们也看到了,咱们养殖场现在要拉的货不少,没个车子太不方便了。我上午去找了省运输公司的同志问了问,最便宜的货车都的四五万,新的我是买不起了,就想找找有没有单位有多余的不用的车子,卖给咱们。”

车子可是个稀罕物,路明惠说:“这恐怕不大好找,你怎么没问问运输公司呢?”

“问了,他们淘汰的都是不能用了的车子,让我去其他地方想想办法。”余思雅苦恼地说。

路明惠有些遗憾:“我也没听说过哪家单位有多余不用的车子,这样吧,回头我帮你打听打听,不过这个事不好办,你别抱太大希望啊。”

余思雅赶紧说:“不会,已经很麻烦路同志了,能打听到自然最好,没有也无妨。”

路明惠笑了笑:“那我尽量。”

看着她明媚的笑脸,想到她的身份,余思雅忽地灵机一动:“路同志,我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啊。”

三人一致看向她:“说来听听。”

余思雅说:“咱们省报能不能在角落里开辟出一个小专栏,专门刊登这种求购出售大件物品的信息。你看汽车之类的昂贵物品闲置着多浪费,咱们有需要的买不了,用不上的也因为信息闭塞卖不出去,只能留在家里生锈。如果大家能交换,这不是能够调动资源配置,将闲置资源利用最大化吗?”

三人都是媒体人,算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了,但听到余思雅这个主意还是觉得很新鲜。

路明惠仔细考虑了一会儿:“这样能行吗?”

崔实很赞同:“我觉得余主任这办法好,要不是咱们电视的观众太少了,我都想建议省台做这样一个栏目。咱们办报、办电视是干嘛的,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嘛,何必拘于形式呢!”

路明惠越想越觉得挺有道理的,这也算一种创新,要是真做成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她笑了起来:“余主任,你这脑子真灵活,你怎么想到的,我可真是太佩服你了。”

余思雅无奈地笑:“我这不是没办法,病急乱投医吗?要是真能成,那我才要好好感谢路同志你呢!”

其实这就是后世的广告。只是现在的党媒,不,以后的党媒也没经济压力,所以不搞这些花样,自负盈亏的都市报后来可是玩出了不少花样,一大叠报纸中间整版整版的广告都不稀奇。

不过现在还不能提这个,所以余思雅特意没提给钱的事,只扯了几句高大上的理由。打广告还不用花钱,可真爽,她得想想这事要真成了,还有什么能往报纸上宣传的,得趁着现在不要钱的好机会,多蹭蹭版面,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路明惠对这个很感兴趣,又拉着余思雅讨论了具体的细节和操作问题,吃过饭出了国营饭店,临分别时,她告诉余思雅:“余主任,我回去跟社里汇报一下这个事,要是能成,第一期就刊登你们养殖场的求购信息。”

余思雅感激地说:“谢谢路同志,你可真是咱们养殖场的贵人,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