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3页)

不过皇帝俊美,并不女气,宇文氏是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他很好地传承了祖辈宽肩窄腰的身条儿,有时候看他束着蹀躞带,真担心带子勒得太紧,勒坏了他的腰……

裕贵妃朝上又看了眼,“快到中晌了,主子过来前没进东西吧?奴才命她们预备了果子,或是主子赏脸,就在这儿进了午膳吧。”

贵妃待要给外面的人传话,皇帝却说不必。

“朕是绕道过来的,回头要陪太后用膳,想起今儿是你的喜日子,特地过来瞧瞧你。先前来给你贺寿的人不少吧?”

贵妃一怔,忙道:“并不是专程来给奴才贺寿,是因主子的万寿节快到了,大家伙儿打算群策群力,给主子过好寿诞。”

皇帝似乎对这个说法不甚在意,“贵妃费心了,不过大事大情上尽力,小事小情上也不可疏忽。你协理六宫事物,责任重大,一头要令妃嫔们宾服,一头也不该让太后操心。”

贵妃挨了敲打,惶惶然站起身道:“奴才有什么地方不周到,还请主子提点。”

皇帝倒也没有疾言厉色,可饶是那么和煦的面貌,也让贵妃提心吊胆。

皇帝见她脸色发白,忽而笑了笑,“也不是什么大事,前儿太后和朕闲谈时候,说起选秀的事儿,说今年晋位者比往常少了好些。又特特儿提起尚家,都知道尚家有个女孩儿进宫了,后来却不见了踪影,太后问人上哪儿去了。”

裕贵妃背上起了一层热汗,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果真尚家再没落,上头也还是留意的。自己原没打算动她,甚至觉得人晋了位也没什么了不得,偏那个恭妃爱作梗。现在皇太后问起了,事情就落到自己头上,谁让她戴着大帽子,主持六宫事宜呢。

无论如何,眼下先得应付了皇帝才好。裕贵妃道:“这事儿我也曾问过,掌事的刘全运说了,三选上头遇着了坎儿,验身嬷嬷觉得她不宜伴驾。”

皇帝还是一副好性儿的样子,“那这会儿人呢?”

贵妃的鬓角有蠕蠕爬动的细痒,不自觉捏着帕子掖了掖,“先头在尚仪局,后来……说是犯了事,给罚到安乐堂去了……”

皇帝那双眼睛轻蔑地扫了过来,手指在炕桌上笃笃轻点着,“安乐堂……那是个什么去处,朕不说你也知道。倒也不是对尚家还有余恩,只是上头几辈儿的皇后都是出自尚家,朝堂上惩戒不殃及内宅,这是景宗皇帝留下的恩典。要按着辈分来说,她还是朕的长辈呢,虽说福海辜负了皇恩,却也不该牵连她。你如今掌管六宫事物,不说提拔她,想辙保一保她,别叫人背后说人走茶凉的闲话。”

“啊,是是是……”裕贵妃蹲身道,“奴才这就命人把她调出安乐堂,安置到永和宫来……”

皇帝似笑非笑,“一步登天,太显眼了。”

“那……”裕贵妃觑了觑天颜,“还让她回尚仪局,照着定例缓缓提拔。”

也不知是哪句话不合皇帝的意了,只见他轻蹙了下眉道:“别叫人为难她就成了,她要是块好材料,自己知道往上爬,若不成器,过两年赏她出去就是了。”

裕贵妃听了道是,心里却沉甸甸的,不过一个罪官的家眷,怎么偏劳皇上亲自来托付。

果真辈分不一样,辈分大了真沾光,连皇上都认她是长辈。贵妃心头有口气想吐出来,只是顾忌皇帝在这,只好深深压制。

皇帝拿起扇子,站起了身,“成了,朕该走了。”

贵妃忙趋前两步,“奴才送主子。”

皇帝未置可否,石青色的袍角一转,便佯佯从门槛后迈了出去。

帝王纵是普通的出行,也是阵仗浩荡,永和门前停了九龙抬辇,髹金的辇身金龙环绕,在日光下发出灼灼的光。

随行的太监们停在步辇两旁,待得皇帝现身,怀恩便上前搀扶。随贵妃而居的婉贵人和安常在也出来蹲安相送,皇帝落座后抬辇稳稳上肩,裕贵妃口呼“恭送皇上”,再抬起眼来,步辇已经顺着甬路走远了。

女人们每每望着皇帝的背影,总会生出惆怅感,可惜天子如神隔云端。婉贵人和安常在趋步替了翠缥和流苏,扶着贵妃踅身进宫门,拣好听话说了两句,说万岁爷惦记着贵妃娘娘的生日,万岁爷待娘娘和别个不同。

贵妃却一笑,“虽是惦记,却也落了两句埋怨。”

婉贵人和安常在面面相觑,“怎么的呢,娘娘管理六宫,行事审慎,咱们瞧着挑不出错处来呀。”

贵妃复又长叹:“你们哪儿知道我的难处,既担了责,有个一星半点的疏漏,自然要吃挂落儿。就是前阵子选秀的事儿,万岁爷问起了尚家那丫头,我平时事忙没留心,吃了好一通宣排。瞧着皇上意思,是要我看顾些个呢……唉,我这会子只盼万岁爷隆恩,快册立一位新皇后吧,我也好交了这差事,落个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