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 57 章(第2/3页)

敬嬷嬷跟着一叹,“侯爷自小就是最温柔体贴不过的人,知道疼外祖母,将来成了婚,也必然疼爱夫人。”

这话说得太后愈发高兴,仿佛已经可以预见到外孙美满的婚后生活,“去,把钦天监那刘乡志找来,叫他算个好时辰。”

敬嬷嬷忍不住笑,“娘娘,您太心急了,人家明家还没应呢。”

太后眯眼笑道:“这事儿八成稳。先准备着,总没错?回头跟皇上禀一声,慈宁宫这些日子不受后妃们定省,本宫要忙着给筠哥儿备婚。”

**

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子,在窗外凛冽地刮着。窗内却是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旺,从下到上烘烤着身上的夹棉衣裳,明筝背上出了一重细汗,想用帕子抿抿,到底不便,耐着那热,姿态挺拔地端坐在案后。隔墙传来说笑声,那边厅里明太太和陆二夫人聊得火热,笑声不时传过来,令她更有几分难耐。

她频频取茶来饮,到底不是不知事的小姑娘,心里头压力更大,顾虑也更多。

片刻听那头歇了声,她越发紧张地握紧了茶盏。

她知道,是陆筠到了。

今晨他还需得上朝,此时来到,必是官服官帽也没来得及换。

想到他在隔壁恭敬地给她的母亲行礼,她脸上发烫,心里也漾起奇异的别扭。

他们说话声音低下去,彼此都安守身份礼节,问答些什么,她不得而知。明太太一向宠溺她,觉得她比谁都金贵,会怎么为难他也不知……

她忐忑地又喝了一口温茶。茶盏空了,瑗华瞥见,忙又添了热水。

不知过了多久,那边又有了动静,依稀听见开门关门的声音,然后便听见缓缓的步声到了她的门前。

有人轻扣门扉,用低沉醇厚的嗓音道:“是我。”

明筝捏紧了杯盏,顿觉拘束起来。

她面前立着两片一人多高的对屏,明知他便是进了来也不会直接照面,可她还是不能免俗地紧张着。

长辈们就在隔壁,门外门内站满了侍婢婆子,依足礼仪进行这次相看。再也不是你追我躲,你进我退的难堪局面。他光明正大地以求亲者的身份来到她面前。

屏风后那个颀长的影子落座,她仿佛能听见自己鼓噪的心跳声。

“在下姓陆,单名一个筠字,字修竹,时年二十有六……公务在身,迟来半刻,令小姐久候,还望宽宥……”

初时便知他寡言,自打那回他受伤同车后,不知怎地这人话也多了起来。

明筝红着脸不敢去瞧屏风后那个影子,抿了抿唇,半晌方道:“……不妨事。”

他笑了笑,浓眉舒展,一贯冷肃的面容也有春水般的和暖。“多谢小姐不罪。今日叫人备的庐山云雾,小姐可还饮得惯?听明夫人言道,小姐素喜苦荞,下回……”

他顿了下,幽黯的眼底像洒下璀璨的细碎宝石,闪烁着愉悦的光芒,眼角眉梢,嘴边颌线,竟无一处不柔和,“下回命人提前备好,专待小姐。”

她已多少年,没被称作一声姑娘,妇人之身,再议婚事,自己心里十足别扭。见他为免冷场刻意找些闲话来说,她心里也明白,他是在极力地为他们的未来努力着。他想表现得,与寻常被人相看的适婚年龄的男子一样好,免叫她身边的人说他木讷寡言,体贴不足,不能相配。

“谢过陆侯爷。”她垂眸说完这句,连脖子也跟着红透了。

怎么想怎么觉着难堪。不过好在两人隔屏对坐的时间很短,几乎说完这两句,他便规规矩矩的告辞去了。

回程的马车上,明太太含笑赞着陆筠,“还以为会有多大的架子,毕竟身份高,皇亲国戚……没想到人温和知礼,谦逊妥帖,虽说是个武将,可礼仪规矩可半点不差,到底是名门之后,血统贵重,教养得真好。年纪也与你相当,长你两岁,该比那些毛头小子更懂得疼人。我是满心瞧着不错,丫头,你别一味不答应,也认真考量考量。”

明筝别过头,忍住羞意垂了垂眼睛,“我知道了,娘。”

明太太高兴极了,挽着她手笑道:“当着?这回不闹脾气,不使性子,不给人冷脸瞧?”

明筝点点头,“我……都听您的……”

**

腊月过去,年节来到,各家均是忙碌非常。陆明两家正议着亲,往来比从前频密。彼此都送了年礼,年初四陆筠上门探望明思海,初六明辙还礼去给陆老太太磕了头。

明筝这些日子不得闲,从上回说了几句话后,一直未有机会再与他相见。直到上元节这夜。

明家包了临江一处观景楼,专给家眷凑趣瞧灯。

紫禁城内今晚焰火漫天,立在楼上朝东南瞧,就能看见那璀璨壮观的美景。明筝跟林氏等人并肩立在第三层围栏边,捧着手炉,抄着袖子边说话边瞧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