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 53 章(第2/3页)

十年前入伍从军,他走上陆家大多数男人都选了的那条路,守卫西疆,抵抗实力最彪悍的西夷铁骑。

九年前他祖父虢国公和二叔威远将军战死,执掌陆家军的权力落到他手,从那一年起,朝堂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个青涩热血、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少年,自此后,也有越来越多关于他的传说在世上流传开来。

行伍出身之人大多粗鄙,明思海是儒林领袖般的人物,过往并不如何与武官往来。但他对陆筠的印象还不错,对方斯文儒雅,样貌也俊逸清和……想到这里,陆筠抬眼望了过来。

旋即明思海就在心内轻叹了一声——到底是手染鲜血杀人如麻的武将,那双眼底掩不住的冷寂肃杀,若他是个寻常文官,在这样绝对的威压之下,怕是连话也说不分明。

“明大人。”陆筠咳了声。他不大适应这种场合,过往与官员相处,对方自会想尽办法找话题和他寒暄,自然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辈,疏远就是,他绝不会主动凑上。可如今他有求于人,对方是他心上人的父亲,只得矮下几□□段,“本侯今日前来,是想与明大人谈一谈令媛明筝。”

明思海眉头拧得极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对方要与自己说的竟是这个。决定见面之前,他想过许多,或是谈论朝中大局,或是商议军事大计,堂堂嘉远侯回京后初次求见他,说的是什么?明筝?女儿的闺名,那是他能直呼的?

陆筠耐着对方疑惑中带着愤怒不满的凝视,他握紧了手中的茶盏,淡然道:“明大人的心情本侯明白,按理,该求了皇太后慈谕,邀明夫人等进宫询问意见,抑或求了圣旨,请皇上出面赐婚,但事关明筝,本侯不愿强令其应允,本侯想亲自上门,求请您、求请明夫人、求请明筝本人的意见。若当前拿不定主意,本侯可以等,只是……还望大人莫要因防备本侯,而匆匆为其另指婚事。”

他指尖敲了敲桌案,波澜不惊的面上不见半点尴尬,而耳尖实则早已爬上了几点可疑的粉色。

“未知明大人可否应承……”

明筝走入上院的百景阁,已有几名来客等候在那,明太太见是她,含笑招了招手,“三丫头过来,这是你周伯母,从东洲刚回京,特意给咱们送土产来。”

这周伯母明筝知道,是母亲闺中时的手帕交,出嫁后多年没回过京城,这次上京,是陪独子科考,顺便……明筝抿抿唇,上前见礼,察觉到对方热烈不加掩饰的打量,她心底微叹。

“筝儿生得真俊,跟小时候没两样。你可还记着你诚怀阿弟?小时候你们一块在这院子里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呢。”

明筝点点头,温笑道:“伯母说得是,一转眼,我们都这么大了。不过无论时间怎么久远,咱们两家的情分还是一样深厚未变,我当诚怀是亲弟弟一般,这些年也不时跟我娘问起他的事呢,将来成婚弄瓦,可记着叫人来报喜,好叫我也跟着乐呵。”

她亲捧了茶,递到周夫人手里,“周伯母喝茶。”

周夫人听她强调“亲弟弟”几个字,心里就已凉了半截,待听到后面,越发明白她的意思。周夫人勉强一笑,“可不是,诚怀也念着你们几个儿时伙伴呢……”

明筝陪坐了一会儿就借口告辞,出得上院,迎面遇上匆匆走来的明轸,“三姐,爹喊你去呢。嘉远侯在前院刚走,爹好像很生气,脸色很差,你是闯什么祸了?难不成嘉远侯来告状的?”

明筝微怔了怔,陆筠上门?

他不会是……什么都说了吧?

明筝没心情再与明轸多说,快步去了前院。

进了正堂,一盏茶从里头飞出来,瓷片碎裂一地,传出明思海冷冷的声音。“孽障!”

明筝抿唇,瞬间窘得无地自容。虽然她根本什么出格的事都没做,但她自知,她早就丢尽了父亲的脸。

世人瞧来,一个没了夫家的女人,就该安心守在故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她还想光鲜磊落的活着,还想有滋有味的过日子,……跟礼教里写满的那些规条比起来,终究是太出格。

明思海凝眉望着她,想到陆筠用平淡缓慢的语调复述的十年,“你可知道嘉远侯的心意?”

明筝没吭声,她觉得窘迫难言,儿女私情之事,要怎么跟父亲解释。

“你可是明知道他有心,还多次与他独处?明筝,过往我教你的,你可是全都忘了?礼义廉耻,你还懂吗?为妇为女的本分,可还记得?”

这话说的极重,被父亲当面指责德行有亏,明筝满腹委屈,可又辩无可辩,她双膝跪在冰凉的地砖上头,微微仰头,望着神色愤懑的父亲,摇头道:“女儿没有忘,女儿一生规行矩步,谨记着父亲教诲。与嘉远侯清清白白,并无龌龊往来。但女儿并非全无瑕疵,昔年为护名声,隐瞒了受他相助脱困一事;前月事故突发,险些受辱,嘉远侯救了女儿,也……也有所相触……女儿承认,并非事事遵从父亲所望,若女儿更贞烈些,当一死全节,可是……父亲,女儿生于世上,并不是为了活在别人制订的标尺里,女儿是活生生的人,女儿也会怕死,也会怕痛,父亲……女儿做不到您要求的……女儿终究不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