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第2/3页)

她点点头,侧旁宫人就抬了箜篌上来,明菀摆摆手道:“明菀才疏学浅,琴艺不佳,不敢献丑,梅姑娘您请。”

梅茵挽着她手臂笑道:“妹妹快别谦虚,太后娘娘等着咱们呢,你要是不喜欢弹箜篌,不若我奏曲乐,你跳个舞吧?”

明菀脸上一红,待要说不擅舞蹈,就听明筝的声音在旁,“菀儿不用拘谨,不若,你便为娘娘、夫人们吟半阙词来。”

明菀点点头,按住心内的紧张。吟诗唱词,是她自小就会的,年幼时父亲将她抱在膝头,一句句亲自教授。明家的女儿也许不懂那些献媚娱宾的手段,在诗词歌赋一道,却绝不会给诗礼传家几字蒙羞。

站在台中央的明菀一改适才的拘谨胆怯,她负手直立台前,自信地挺直腰背,伴着箜篌流畅的曲乐,顿挫地吟诵出一曲“满江红”。

乐声稍嫌绮丽,浪漫而缱绻。可那把清润女声诵出的词句,是那样铿锵有力,把众人带往数千里外的西北去。大漠狼烟滚滚,尸山血海满目。总有护国壮士,不破楼兰不还。

曲声也好似被她充沛的情感所染,陡然直下,变得深沉而缓慢。明筝打量太后神色,见她蹙眉哀目,似乎正沉浸在那词的意境当中。明菀这首词选的很冒险,语气稍过一分,就容易给扣上“扫兴”“惹太后娘娘伤心”的帽子。可情绪稍减一分,就根本没有这样打动人心的效用。

曲声终了,明菀回头走向梅茵,“梅姑娘,你弹的太好了,我被你的琴声所感,差点眼泪都掉下来了。”

梅茵没有说话,明菀表现出众,单凭一阙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她绝没想到过的。太后明显是动容了,她比座上任何人都明白,明菀赞颂的是谁,歌咏的是谁。

“敬瑶,看赏。”太后坐直了身子,抬手把梅茵和明菀招到身边儿,“好孩子,你们都是好的,早听说丽嫔有个妹妹国色天香,琴画双绝,今儿算是见识了一半儿,不用说,丹青定然也是万里挑一的了,本宫很喜欢,丽嫔,你有个好妹子。”

太后一连赞了数句,明显今日的头筹是给梅家姑娘占去了。明菀也并不失望,她得了赏赐后,就规规矩矩行礼退下,走到席上,明筝在案下抚了抚她手背。

坐了许久,太后早已露出疲态来,她起身更衣,命宫嫔、夫人们自行活动,众人恭送她坐上玉辂走远。片刻敬嬷嬷叫人来知会明筝,说太后有些私话交代。

席上众人三三两两各自谈论着,明筝跟明菀交代几声,暂时离席前往太后的行馆。

上首丽嫔目光微闪,朝宫人打个眼色,后者点了点头很快也消失在花园中。

**

撷玉阁窗下,太后重重咳了几声,敬嬷嬷端药过来,明筝在旁照拂着,将手绢掖在太后颈中,不时替她擦擦嘴角。

太后握住明筝的手,苦笑道:“本宫这身子,终是不中用了。”

明筝宽慰了几句,太后蹙眉瞧向窗外,隐隐还能听到花园里传来的丝竹声,“明筝,今儿的情势,你瞧出来了吗?”

明筝迟疑着,见太后问的直白,知道必不想她有所隐瞒,她便点了点头。

“丽嫔正当盛宠,年轻的时候,总有几年这样的好光景,皇上偏爱她些,后宫里头,包括本宫,也得给几许薄面。”太后握着她的手,轻拍了两下,“沁和的伴读,本宫原属意你妹子,你妹妹跟你很像,规整端雅,是个心实和正的好姑娘。”

这几个字形容得很重,是对一个人的为人品行最好的嘉奖。明筝忙说不敢当。

太后摇摇头道:“可惜了,今儿梅二姑娘争定了这鳌头,不让也得让。明丫头,你怪不怪本宫?”

明筝心情起伏不定,抬眼望向太后。太后这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只怕一辈子也不曾对几人言说。世家相处,都是凡事留三分,彼此防备保留着,何况这是后宫,说错半个字,走错半步,就可能要付出万劫不复的代价。身居上位,又岂会不懂自己言行的重量?若不是十分信任她,当她是自己人,太后怎可能说这些?

可她……难道就凭着陆筠对她那点喜欢,就心安理得承受了自己原本无福消受的恩情?

“娘娘,臣妇惶恐。”

她说的是实情,相较于被偏爱的喜悦,被另眼相看的侥幸,她心里更多的,便是惶恐。

她什么都不能做,无法答应任何事,无法给出任何承诺,甚至她想逃,想远离这个她不应当踏进来的世界。

太后闭上眼,压抑住心里的苦涩,“孩子,不用惶恐,本宫欣赏你,看重你,是因为你值得。”

**

明筝心情沉重地朝外走。身后那片窗里,太后望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敬嬷嬷道:“娘娘,姑娘们今儿争得厉害,任谁都瞧得明,争的不止是那伴读的位置,更是侯爷身边的那个位置啊。丽嫔都插手进来了,她若直接跟皇上求旨,以她如今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未必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