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第2/3页)

他话没说完,明筝打断了他,“瑗姿,上回安姨娘小产后,承宁伯府夜审几个下人,审出来的证词你可记得?”

瑗姿点点头,不知明筝如何突然说起这个。

“侯爷见谅,明氏不便久留,为不耽搁侯爷正事,留下婢女瑗姿,有什么话,您只管向她了解。”

她施了一礼,抬手招瑗华至近前,没再多说任何话语,无言地告辞去了。

陆筠没有勉强。他抬抬手,外头便涌进来几个官差,打头的便是郭逊,听他漠然道:“把这位姑娘带回去,她知道哈萨图的线索。”

郭逊吃了一惊,看向陆筠的目光更多了几丝佩服。

原来侯爷追查梁少夫人,当真是掌握了证据的?

这些日子他跟着侯爷盯梢对方,他怎么就全无发现?侯爷不愧是侯爷。

明筝拾级而下,见道外挤满了抢钱粮的百姓。有人在旁感叹着,“这方大人就是仁善啊,这都是第几回派发钱粮了?不止这一处,听说东边照日大街也摆着摊子呢。”

另一个笑道:“可不是?也亏得他这样大方,百姓都记着他们家的好,上半年涝灾就发了五万石粮食救助百姓,如今他夫人的病大好了,他又这般舍财,换做是我,我也乐意替他烧个香祈个福呀。”

明筝心中一时复杂起来。适才她当真以为这一切都是陆筠设计好的,为着私下里说几句话……是她小人之心,错怪了他么?也许正像他所说那般,他只是为了查案……

她回想他端方持重的样子,倒真不像会做这种事……一时赧然,她脸颊都火热的烧了起来。

**

夜深人静,几声犬吠打破了巷子里的安宁。

有人在外来来去去,这是一座宽敞的院落,不是官府,住的却都是官差。

此刻陆筠坐在一扇屏风后,他已经许久没有动过。

郭逊不知要不要再来催问一回如何继续查探,见陆筠摆摆手,意思是不想多说,他只得从内退出来。

门从外阖上,陆筠终于有了动作。

他站起身,垂眼握紧刀柄,然后一挥手,将面前一座漆木雕刻的屏风生生从中劈开。

瑗姿说得很详细。

梁霄那妾侍如何买通人栽赃陷害,那些下人如何冤枉诬赖,梁霄又是如何糊涂混账。

他虽没有亲眼目睹当时的情状,可他足以想象得到,她在梁家是何等的孤立无援。

得到这样好的女子,缘何会有人不珍惜?

梁霄该死,那安氏该死,梁家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该死!

他又是无比的懊悔,无比的自责。为了守着不值一钱的信念,他容她在这狼窝虎穴里挣扎了八年。

他在屋中来回踱着步子。前所未有的愤怒和心疼。

郭逊在外听到响动,知道侯爷正在生气,这么多年,他从来没见过侯爷如此动怒过。他不敢轻易闯进去,侯爷心思一向深沉,他只能自行去猜想,莫非与适才那婢子的证言有关?

梁家到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惹出了多大乱子,才把侯爷气成了这般?

**

次日一早,夏绫又独自回了一趟娘家。昨日明筝有意相避,很明显是不赞成她和二叔所行之事。当日她为撮合,确实太过心急了些,没有事先问过明筝的意愿,就贸然把人先藏在了左近。二叔后来一路追随,刻意搭话,也确实显得太过轻佻,不怪明筝生气。

“好妹子,你心里怪我,我也无话可说,确实是我思虑不周,实实在在没想到二叔这般鲁莽,唐突了你……回去后我跟婆母都说过他了,他想给你赔罪,我知道你肯定不想见他,唯有我上门来,替我自己跟二叔向你致歉,往后绝不会如此了……”

夏绫心急不已,生怕明筝心里落了痕迹,往后姐妹相处,彼此有了心结,不免损伤情分。

明筝握住她的手,道:“我知道表姐是为我好,想我尽快走出阴影,才着急为我相看。我并没有怪罪表姐的意思,只是不知如何应对长辈们如此关怀……”

彼此把话说开,一切不快便散了。只是夏绫忧心的另有一件,这边明筝明显是毫无进一步的意思,可家里的许二爷,却隐隐有些非明筝不娶的意愿……昨日她与婆母好劝歹劝,二叔根本没听得进去,口口声声说与明筝有缘。

但这些话她不敢告诉明筝,只盼待等她回去京城后,慢慢劝二叔歇了心思……

又过了两天,明筝启程在即,临行前想为家里捎些土产,才又和夏绫等人相约出了趟门。

隆盛茶馆楼上,推开窗即可俯瞰整个长街,几个青年男子簇拥着一个白衣公子,远远看到楼下一个影子,便哄然道:“快看快看,就是那个,东边走着的,那个苗条的!”

白衣公子恼道:“不许看!关你们什么事?今儿都得闲不用上值?去去去,别耽搁我的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