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 37 章(第2/3页)

梁老太太抹泪道:“都怪霄哥儿糊涂,这么好的媳妇儿,给气得回了娘家,今儿你跟娘回去,娘替你罚他出气,叫他三天不许吃饭,跪祠堂去,要是还不解气,娘替你捶他。”

说着,又拉住明筝的手,引她坐到自己身边儿,“我瞧瞧,这身段本就不丰,竟是越发瘦了,好孩子,你也惦念家里头,惦念我们是不是?往后娘替你撑腰,霄哥儿再敢犯糊涂,娘第一个不饶他!常言道,牙齿还有磕碰嘴唇的时候,一家人哪有不拌嘴的,如今他也知道自个儿错了,你也气了这么久,便有什么怨气,也该消了吧?好孩子,娘还指望明年抱上你们生的胖小子呢,咱们家的嗣子,只能托生在你肚子,旁的谁也不行。”

闵氏适时道:“二弟妹,那姓安的已经撵到庄子上去了,往后再没人在你跟前点眼添堵,娘说了,往后都不准二弟纳妾,你瞧瞧,娘是多爱重你啊。”

明筝抿抿唇,笑了笑,明太太在旁憋了好一会儿了,冷笑道:“敢情梁太太心里头,我们明筝回娘家,是为着跟个贱婢置气?您心头我们筝丫头就这么点子出息?您这是挤兑谁、瞧不起谁呢?”

“哎哟,怎么会怎么会,”旁边一个婶娘帮腔道,“老太太不过是心疼老二媳妇儿罢了,私心为她多打算一重罢了,错处自然都是霄哥儿的,老二媳妇儿便是怎么生气那都是应当应份儿,谁敢说什么来?”

明太太冷笑,“适才大伙儿说的好听话,我也听了一箩筐了,无外乎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先前没吭声,是因着我们丫头没在。这会儿她来了,要不要回梁家,要不要原谅梁霄,她自个儿说了算。”她招手命明筝近前,然后拉住明筝的手攥了攥,“闺女,你拿主意,无论你心里怎么想的,你爹你娘,咱们明家,全家上下都支持,你自个儿说。”

明筝不及开口,便听适才那婶娘笑起来,“明太太真是宠闺女,老二媳妇儿是个有福气的。不过咱们当长辈的,见得事多吃的盐多,小辈儿想不通的事儿,咱们得帮衬着指点着劝着,哪能都听孩子们的?明太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霄哥儿当年也是您给相中的,各色好处您瞧得最分明,您帮忙劝劝老二家的,小夫妻拌拌嘴,哪至于呢?咱们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哪里就得回娘家生闷气去?您说是不是?”

明太太并不生气,抬脸睨着那婶娘笑道:“梁五太太说得是,咱们明筝这脾气,都是我跟她爹惯的。”

说得那婶娘笑起来,明太太续道:“我们明家自来是这个规矩,不论儿子闺女,嫡出庶出,沾了咱们明家的血,冠了咱们明氏的姓儿,就得挺正脊梁骨端端正正当个人,上百年来家里就没出过那等软了骨头由着人拿捏、上赶着犯贱的废物。娶了我们家的嫡姑娘,就得捧着抬着好生奉承,兹要是想把她当成没爹没娘的破落户糟践,就别怪我明家翻脸不念旧情,也甭怪我夏诗咏说话难听。”

一语落,屋中随之一静。适才哄抬起来的热闹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尴尬的冷。

明筝便在这时开了口。

“娘,您别生气。婶娘,您是好心,明筝也懂。”

那婶娘脸色涨的通红,听她给了台阶,才勉强咳了两声,缓和了神色。

明筝走到梁老太太跟前,温声道:“过去八年,明筝身在梁家,多蒙您照拂。”

梁老太太苦笑道:“好孩子,你还念着咱们娘俩的情分就好……”

明筝续道:“这份情,明筝心里永远记着。也感激您信任,肯把偌大伯府交到我手里打点着。回首这八年,明筝自问勤俭,凡事以公中为先,夙兴夜寐,半点不敢轻忽,原先半落没的田产、铺子,日渐兴旺,早五年清偿了外债,如今账面上还有富余……”

梁老太太被当众提起家里的“外债”,不免神色讪讪地,“还提这个做什么,一家人嘛,交到你手上,就是你打理成什么样,也由得你,娘都不会怨的。”

明筝点点头,道:“您说的是,明筝时刻念着自己跟您、跟梁霄、跟承宁伯府上上下下是一家人。新婚头一月,小姑芷薇、四叔梁霆,便由明筝亲自带着,请夫子,过问饮食,病了,衣不解带照拂,明筝从来没当自己是个外人,没想过辛不辛苦。后来二姑娘、三姑娘出嫁,三叔四叔成婚,谋亲事,定婚约,过六礼,备嫁备娶,用自己嫁妆贴补添箱……明筝所行所念,只盼着这个家好,盼着承宁伯府好,盼着每个人好……”

“二弟妹……”闵氏听她说及这些旧事,蓦地有些担忧。

明筝没有理会她,牵了牵唇角继续说下去,“平时的迎来送往,各样操持,明筝不必提,您心里自是清楚明白的。对您也好,对梁霄也好,明筝自问没有抱憾之处,若有不足,大抵……只是子嗣上头,对此明筝没什么好辩,您介意,也是应当。纳妾买人,明筝从来没有拦着不准,甚至打算过,若实在没有子女缘分,愿从族里头,或是妾侍房中抱养,以全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