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荷叶盐焗鸭(第2/2页)

入口即化的鸭皮搭配着酥而不烂的鸭肉,外脆里嫩。而这鸭肉应当是在盐堆里炒制过,高温加热肉汁细嫩,鸭皮肥而不腻,更奇妙的是荷叶香气整体萦绕在舌尖,在香醇中透着一股子清新。

旁边还有一碟子橙色的蘸酱一碟子白糖,马老夫人不好判断哪个更贵,便先蘸了一碟子白糖,没想到白糖与鸭皮糅合在一起,鸭油的香气与白糖的甜蜜巧妙结合,竟全然没有想象中的古怪,反而出乎意料的好吃,似乎这酥脆的鸭皮成了一道甜食。

再蘸一碟子橙酱,酸酸甜甜,正好中和鸭肉本身的油腻。

这一桌饭吃得宾客尽欢,就连腼腆温顺的团姐儿都添了一次米饭。

马老夫人更是吃得眉飞色舞,在知道慈姑给马家做菜不收钱的情况下提出:“我瞧着你这小娘子甚好,以后家里就你造饭吧。”

一边叮嘱马夫人:“现在那个厨娘大可辞了。”一边忙里偷闲冲慈姑强调:“做饭的买菜钱可不能从房屋赁金里扣!”

“娘!您就别胡闹了!”马夫人一脸郁闷,“您老人家到底是为何忽然来了汴京,又为何没有哥哥护送?”

马老夫人的神色有那么一瞬的尴尬,而后又顾左右而言他,“还不是你不孝,一年到头不成婚,寡妇再嫁理直气壮,死了的那个死鬼有什么好守的……”絮絮叨叨又要唠叨下去。

好在她的唠叨没持续没久,太阳便落了山,马老夫人便也动身洗漱,旋即要进屋休息时又有了新要求:“我要住你屋,那红木床当年是你舅舅亲自打的,结实!”

“好好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的马夫人一叠声的点头,叫人毫不怀疑她此刻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莫点灯,莫点灯,费那个灯油作甚,我借着月亮光进屋便是。”马老夫人嘀咕着进了屋。

趁着她睡着,马夫人悄悄儿去问侄女团姐才知道,马老夫人这回来是因为与儿子儿媳大吵一架,愤而离家出走。

原来团姐亲娘去的早,被老夫人一手带大,便甚得老夫人疼爱。

不成想等团姐长大,团姐的后娘一心想叫团姐嫁给她娘家侄儿,她侄儿争气也就罢了,偏偏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团姐心里腻歪得很,执意不从。

马老夫人自然要帮着自己孙女,后娘也不蠢,鼓动着丈夫跟婆母干架。

两下嚷嚷起来,马老夫人气了个够呛,便收拾了贴身物件,一手扯着孙女,趁着儿子儿媳不在家,双双离家出走。想来想去还是去女儿家里比较稳妥。

好在洛阳与汴京相隔不远,两地又频繁有游船往来,一老一小也没多少阻碍,便到了马夫人处。

马夫人倒不意外,她那个哥哥是个怕老婆的,她自己丧夫后宁可待在汴京也不回老家洛阳,就是怕听嫂嫂风凉话。

既来之则安之,老娘要脸面,死活不说为何而来,马夫人便也装作不知道,只打定主意好好侍奉她。

只不过这侍奉颇有些难度。

第二天,慈姑和岚娘一大早便被外头嘎嘎嘎咕咕咕的声音吵醒。

“怎么回事?”岚娘揉着眼睛开了门——

却见院门大开,马老夫人正手持一柄长竹竿赶着一群鸡鸭进来,长竹竿上还系着红绳,东一摇,西一摇,颇有些喜庆。

“京城居大不易,自然要处处节省!”马老夫人振振有词,又堆起满脸笑容问慈姑,“康娘子,听说你是开脚店的,每日的菜蔬下脚料可能留给我喂鸡鸭?”

“什么?!”马夫人也被吵起,打着哈欠走了出来,瞧见这满院鸡鸭,登时瞪圆了眼睛。

“嚷嚷做什么?”马老夫人一挥舞竹竿,昂首挺胸训斥女儿,“端阳节还要祭拜孝女曹娥,你啊你,大凡有曹娥一半孝顺,你老子娘也受用不尽!”说话间有只鸡在院子里落下点点白星。

一向慈眉善目、和颜悦色的马夫人此刻也渐渐绷不住了,她呜咽一声,绝望地蹲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