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应城原本城小军事力……(第2/4页)

之前京都的消息被陶瓒完全封锁,各路诸侯们虽是察觉到事情有异但是也摸不准境况到底如何。

所以不明真相的诸侯皆是按兵不动,至此在此事上他们也就通通失去了抢夺先机的机会。

等到皇帝身死,闻肇入了京,陶瓒病重,应青掏空国库带走玉玺等等消息传出的时候。

纵使身经百战,在权利争斗中浮沉多年的诸侯们也是听得目瞪口呆。

实在是万万没想到,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诸侯们原本在京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但是因为闻肇秉承着,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的原则,将所有有嫌疑之人和京都内的桩子通通都一锅端了。

自己的人没办法传回消息,这导致诸侯们到现在听到的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传言。

他们被这些流言搞得晕头转向,分不清真假。

一会儿是闻肇的身世,一会儿又是应青攻占皇宫。

一会儿闻肇杀了皇帝报仇,一会儿又是应青在奉天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上将皇帝的脑袋打碎弄死。

反正各种乌七八糟的流言让他们根本无法判断,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只觉得桩桩件件都听着离谱,匪夷所思。

不过能肯定的是,皇帝真的死了。

闻肇接管了京都,而跟这一切都脱不了干系的应青搬空了国库,拿走了玉玺。

这些都是真的。

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是真的,所以差点没把诸侯们给搞疯,有的人气得差点吐血

他们筹谋这么多年,谁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

结果,在他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天就这么变了。

他们失去了抢夺先机的机会,可怎么着也不能在接下来落后于人。

因此回过神来后,诸侯们纷纷不甘示弱地开始动手。

现在天下格局已变,时机已到,谁还会藏着掖着的。

而今要紧的就是抢夺地盘,壮大兵马。

所以不过几日的时间,天下便已经乱得更厉害了。

有的诸侯直接对周遭的城镇动手,将地盘强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还有得更是明晃晃的招兵买马。

不过也有诸侯打着清理叛乱,绞杀乱臣贼子的名义开始集结兵马。

当然此时更多人将目光瞄向了阿青。

毕竟阿青手里握着的东西,无论是玉玺,还是搬空了国库和皇帝私库得来的无数珍宝钱财。

都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心动不已。

况且从离开京都开始,一路上阿青并未掩饰过她的行踪。

反而是大大方方地拉着大批财宝,遇城就进,直接去往驿站。

可以说阿青的行踪,全天下人都知道。

诸侯们对此自然是恨得牙痒痒,觉得这个女人简直狂妄至极,在打他们的脸。

不过纵使如此,也没有人敢轻易动手。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诸侯们也认清了一点,阿青的确是轻易招惹不得。

更是在心中暗自嘀咕,阿青为人颇为邪乎,但凡是招惹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所以眼看着阿青人已经快要到应城了,却还是没有人出手,只因人人都想当那黄雀,而不是螳螂。

只是财帛权势动人心,时间久了,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阿青就这么回了应城,也着实心有不甘。若是再不出手,在半道上截杀她,回了应城恐怕就更难了。

几日后,在登州府的驿站之中,众人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阿青当日他们到登州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西斜。

相较于应城来说登州原本是一富庶之地,人口昌盛,平日里极为热闹。

只是连日来发生的事让此地显得有些萧索。

但今日却有些不一样,颓丧多日的百姓突然全都涌到了街上,伸长了脖子看热闹,处处都人满为患。

而他们看的正是即将要入城的阿青等人。

现在自京都到应城的这条路线每日里都会有人侯着,等着阿青出现。

而她如今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轰动。

不少人原本已经在用晚饭的人,在接到消息后立马就放下碗筷,跑到大街上来看热闹。

“来了来了!”

“真的来了?”

“应城主在哪儿啊?我听人说,她长得可美?”

此话一出立马就有人嘲讽于他:

“你想什么呢?应城主是能给你随意瞧的?”

“怎么不能,应城主才不讲究这么些。”

“你们快看,那马车后面跟着的是不是就是银子?”

“你说这位应城主真的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上路吗?”

“怎么不会?我听人说过,那应城主的马车后面跟了一溜烟的马车里装得全都是银子,老长了。”

正说着那就就眼尖看见了阿青马车后面跟着的长长的车队,他立刻兴奋地指着喊到,

“喏,就这个,就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