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省亲别院(第2/3页)

不仅如此,那件事后三王爷徒元灿还因不知名缘故触怒了陛下,得了一顿训斥。

正如徒元义要挟皇帝时所言,庆安侯府已经废了,为了自己的声名,皇帝决不允许他试图为林家和庆安侯府赐婚的消息传出去。没有这个消息,明面上林家与施家全无往来,自然没有人会怀疑到林家头上。

宋真知道一点却不敢说,也不敢继续寻着这条线索追查。虽说这条线索是错的,可换了一个调查方案,京兆府依旧是徒劳无功。花灯会刺杀案用了几个小角色匆匆了结,如今庆安侯府的案子也悬而未决,皇帝对京兆府不免生了不满。

京兆尹从三品官秩,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能够担任京兆尹官职的必定是皇帝亲信。皇帝对京兆府办事能力产生了疑问,训斥起来也是毫不留情。然皇帝训斥归训斥,凶手找不到还是找不到。

没过几日,京中又有一位勋贵在青楼被人刺杀而亡。这次京兆府倒是将凶手抓住了,不想那凶手却是一个地痞无赖。这样的结局,满朝文武都不大能接受,兰台寺弹劾宋真的奏本可说是满天飞。

皇帝原就不满宋真,弹劾的奏本一上来,便毫不留情地将宋真贬黜,平息此事。

宋真贬黜,京兆尹换人的同时,皇帝又下了另一道旨意,令信郡王徒元义和工部侍郎贾琏领旨往威海筹建晒盐场。眼下各处煮盐场已经颇为成熟,除却看过晒盐场计划书的大臣,对这道旨意并没有十分在意。

在威海建晒盐场的计划是贾琏提出,徒元义和林如海帮忙完善。贾琏原不打算署名,只想借此事将徒元义推去主持此事。然徒元义不愿意窃取他的成果,坚持上联名奏折,于是圣旨便点了二人同往。

将三公主留在京中,贾琏并不是很放心。幸而三公主身体康健,虽有孕却已度过前三个月。众人商议,由徒元义带着圣旨先往威海划地要人筹建盐场,贾琏与三公主在他后面缓缓而行。

因计划突然改变,贾琏临行前与林如海和林云星殷切叮嘱了一番。请林如海帮忙看顾贾赦,主要是怕他不在,贾赦在老太太唆使下做出什么糊涂事。至于其他人倒是不用贾琏担心,贾琮在林氏学堂读书,旬休才回贾府。

贾迎春自请随贾琏去威海,可以在兄长忙于公务时帮忙陪伴照顾嫂嫂。贾琏想着女孩子能出门长长见识也好,想到此去也不敢路,便将迎春和她的小尾巴惜春一道带上了。

贾琏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徒元义和贾琏出京不久,宫中突然降下了一道旨意:每月逢二六日期,准予嫔妃家人入宫探视,且凡有重宇别院的人家还可上奏请娘娘们回娘家略尽骨肉私情,尽享天伦之乐。

圣旨一下,京中权贵无不沸腾,尤其是那娘娘们的家族更是踊跃感戴。圣旨一下,周贵人家的父亲便立即动工为周贵人修省亲别院了。至于那位在甄贵妃死后,从贤妃一跃成为贵妃的吴贵妃娘家也四处寻找修建别院的土地。

眼见各家都动了起来,贾府也不免意动。没过两日,老太太便送了帖子请林如海过府议事。

“这个时候,老太太下帖请父亲过府,莫不是为了省亲别院的事情?”林黛玉将那张帖子翻看了一遍道。

林砚抢答道:“眼下京中最热闹的就是修建省亲别院,周贵人家头一个修,贾家也有个贵人,依着老太太和二舅舅二舅母的做派,肯定也想修。不过那时贾家的事情,叫父亲去商议什么?多半是要问我们借钱!”

“这话可不许去外面说。”林云星提醒道。

“现在又不是在外面!”林砚嘟囔道,“爹,你可千万不能借钱给贾家,这钱借出去,多半是有去无回的。再过几个月,长姐及笄,礼部就会派人来商议长姐的婚事,咱们家的钱都要给长姐置办嫁妆啦!”

林如海瞪了他一眼道:“家里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操心。”

“如何就不能操心了?”林砚不服气道,“我听学里的同窗说,他们家姐姐的嫁妆都是他们阿娘一早开始准备的。阿娘走的早,姐姐只顾着照顾我们,肯定没有为自己准备过这些。我们比旁人家晚了十年开始准备,爹你一个人办的了吗?”

“小小一团,操心的心倒是多。”林云星揉了揉他的小脸,“你只管读书,这些琐事哪里要你操心。”

“为长姐准备嫁妆怎么会是琐事呢!”林黛玉少有地附和了弟弟,“爹,弟弟说的对,老太太要借钱,你可千万不能借。若是面子上过不去,就从仓库里挑几件不值钱的摆件送去就是了。大表姐就是一个贵人,修个别院也不会回来住,不用太多好东西。”

林如海怒极反笑:“你们姐弟倒是会勤俭持家了!”

“倒也不用十分勤俭,但也不能拿我们的钱去给旁人找面子。”林砚不屑道,“要我说,二舅舅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周贵人家是有名的暴发户,不缺钱不缺地,盖个省亲别院长长面子不稀奇。二房有什么?从琏表哥那里分走的钱全花了也盖不了周家那么大的别院,何必呢?皇后娘娘和德妃不就没有修别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