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3/4页)

在喇嘛们发现竹筐底下有血,大叫来人的同时,苏敏官闪身进了喇嘛庙。

------------

五分钟后,一个身披红衣的青年喇嘛拿腔拿调地从庙里走出来。虽然脑袋上的毛茬看起来很逼真,但身上的衣服披得里出外进,脸上的神态也有些过于世俗,比刚才那几个喇嘛还不专业。

林玉婵紧张之余,差点笑背过气。

“大师,跟我走。”

喇嘛和少女公然并肩而行,街上百姓居然见怪不怪,有些还装没看见,皱眉躲到远处。

刺激归刺激,这招还是太冒险。路上居然遇到别的喇嘛来搭讪,苏敏官装聋甩脱了。而后又见到几个兵马司副使,骑着马巡逻报讯,额外朝他多看了几眼。

好在不一刻钟便走到正阳门。斜斜的日头下箭楼巍峨矗立,西闸楼下券门正在缓缓关闭。

守城护军均已得到讯息,有反贼趁太后寿辰混入城内,须得捉拿不贷。又不能过分声张,于是悄悄关了南面各城门,只留崇文门一个出入口,加紧排查。

百姓们怨声载道,有的撒泼吵架,有的掉头就走。吵架的也吵不出所以然,只能咒骂着改道。

苏大喇嘛微微皱眉,和身边的少女对视一瞬。

只能跟着人流走。

崇文门前排起了一里有余的长队。除了日常出入城门的商贩跟守军混了脸熟,可以免于盘查之外,其余行人一律被截停查户口。

若是男人,还得被扯两下辫子——据可靠情报,那在逃的反贼是个缺辫子的,很可能是转投捻匪的长毛余孽。

林玉婵自己心里七上八下,还不忘安慰旁边的大喇嘛:“出城我也认得路。跟我走就行。”

“喇嘛?”

隔着十几个人和一群骆驼,一个货真价实的雍和宫喇嘛正在接受盘查。

喇嘛地位高,守军不敢怠慢,跟那喇嘛合十行礼,然后说:“让小的看看您的戒牒。”

雍和宫喇嘛翻出一张写着满文藏文的小卡片。

“您再念段儿经。”

雍和宫喇嘛很配合,呜哩嘛咪念了两句经。

北京喇嘛庙多,喇嘛怎么念经,土著百姓也多少心里有数。那雍和宫喇嘛一开口,守军忙躬身行礼:“师父您请过。”

苏敏官轻轻拉林玉婵袖子,使个眼色,扭身出队。

偏巧守军看见他:“哎,那位师父,过来,可以一块儿……”

谁知后头那喇嘛不知是听不懂汉话还是什么,置若罔闻,一转身,跑了!

守城把总眉头一皱,猛然叫道:“喂,回来!”

与此同时,队伍里一个衣服脏兮兮的少女突然大叫:“什么,城门要关了?我不要,我有急事要出城,军爷行行好,先让我出去——”

说着挤过人群,朝着城门冲刺。

长长的队伍原地沸腾,百姓本就等得不耐烦,闻言全炸了。

“不能关门!我还等着天黑前回宛平呐!”

“我娘病重,各位爷不好意思,不敢拿这事开玩笑,小的真着急……”

“我是镶蓝旗骁骑校,让我先过!”

……

乌泱泱的人群一下子涌到崇文门口。守城的绿营步军一下子拦不住。

“退后!谁说城门要关!都站住!都给我排队!”

只能大部分人留下守城,两个人去追那喇嘛。

城门口混乱持续了好一阵子。一个送货出京的驼队被困在堵死了的城门口。

驼队运送山货皮毛煤炭进京,出京的时候轻装离开,一个个大箱子横七竖八,小山一般堆在驼峰之上,外面罩一块防沙防雨的油毡布,用麻绳固定结实。每头骆驼都仿佛一辆野性十足的大篷车,走到哪儿人们都得给它们让路。

那骆驼本来都卧着休息,渐渐也焦躁,摇头晃脑,黑色的鼻孔喷着白雾,驼铃叮铃铃乱响。

突然,几头骆驼商量好了似的,集体拱了一下屁股,把旁边的行人吓一跳。

“大家担待,大家担待,呵呵……”骆驼把式连声告罪,“畜牲也知道太后寿辰,这是在磕头……”

话音未落,噗噜噜,地上多了几团骆驼粪。

有人跳脚有人躲,有人着急有人骂,更是乱成一团。那骆驼把式一张脸苦成霉酸菜,轻轻打自己嘴,喝令驼夫把粪给铲了。

林玉婵灵机一动,拉过那拉骆驼的把式:“你这骆驼负的有货吗?我买点。”

骆驼把式笑道:“大部分是空的,有几个箱子里有点药材盐布之类。但姑娘你看,我家这货都是捆好了的,要运到通州运河市场去。现在不卖哈。您要买小件,去前门大街,什么都有。”

林玉婵从身上摸出一块银子,悄悄塞过去:“反正等着也是闲着,我挑点东西玩。”

她指着油毡布下面露出的一条红配绿花边,故作兴趣地说。

银子是慈禧赠的,十块鲜亮灿烂的大元宝,她拿着嫌烫手,不如交还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