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娃回来 他就是太实诚……(第2/4页)

祝修远:“都是规制内的东西,银子,布料,笔墨纸砚,还有摆饰首饰之类。”

算不上多贵重,但有宫内刻印。

宋昭清有些失望,沈羲和倒是挺高兴的,这些可以拿回去,给顾筱做新衣裳。

祝修远又道:“年关六部会发年货,东西还不错。”

发的是米面,油糖,茶酒,全是实在东西。

盛京的年味比别处要重,各家夫人小姐要置办新衣裳新首饰,各府也要置办年货,街上都喜气洋洋的。

食肆每日客人不少,生蚝日日有送,每天送五百斤,差不多全能卖光。

到了十二月中旬,天就更冷了,食客吃着饭,不止一次提起,要是有烧酒就更好了。

盛京城有酒坊,顾筱去看过,里面有竹叶青,汾酒,女儿红,还有烈一点的烧酒。

就是没她想要的啤酒。

顾筱想让沈大娃去南方看看,能不能找到口味相近的酒。

顾筱也是怕卖烧酒烈酒出事,本来安安稳稳的小食肆,再出一群酒鬼出来,那就不美了。

当然也有自带酒水的,拿个酒葫芦,浅酌一两杯,误不了事儿。

临近年关,陈氏又开始念叨沈大娃了,“出去心都野了,哪儿还记得自己还有个娘,过年还不回来,等他回来了我非……”

李氏道:“大嫂,大娃出去干正事去了,哪儿能这么快回来,他是个念家的孩子,过年前肯定能回来。”

“谁知道,就不应该答应他出去。”

二娃进来端菜,“大哥出去挺好的,男子汉不就该出去闯荡,顶天立地吗。”

陈氏板起脸,“你别和你大哥学。”

沈二娃瘪瘪嘴,端着菜就出去了。

十二月的天极寒,送了菜沈二娃就坐在柜台后面记账。

谁来了就看是哪桌,然后把账结了。

柜台前站了一人,沈二娃翻开账本,等了一会儿不见人说话啊,“客官是哪桌的?”

“哪桌……连你哥我都不认识了?”

沈二娃猛地抬起头,面前的人戴着棕色的兔毛帽子,浓眉大眼,脸冻得发红,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身上的衣服不是走时穿的那身,但确确实实是他亲大哥。

“大哥你回来了!”

沈大娃摸了摸二娃的脑袋,“回来过年,外头有东西,快给搬进来。”

二娃使劲点点头,“我喊二叔去。”

二娃一声把家里人都喊出来了,“娘,二婶儿,我大哥回来了!”

陈氏擦干净手从厨房出来,远远看着沈大娃,眼圈一下就红了,“还知道回来……”

二娃看他娘还哭了,伸手拍拍陈氏的肩膀,道:“大哥说带东西回来了,二叔,快来帮忙。”

陈氏摸摸眼睛,“带东西,啥东西呐……”

外头冷风萧瑟,吹的人骨头缝里冒凉气,沈大娃冲陈氏笑笑,“娘,我带回来不少海鲜,正好过年吃。”

沈大娃把东西从马车搬出来,好几麻袋,沉甸甸的,陈氏他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一头雾水地跟着把东西搬进去。

大冷天,东西冻得邦邦硬,好几个麻袋,沈大娃力气大,动作麻溜的很,搬完东西又和车夫寒暄几句,把人送走。

陈氏回屋把袋子打开,里面全是瞪着眼睛的鱼。

长的扁的,银色的黄色的,全是没见过的。

沈大娃抱着一个小匣子进来,“这是我从那边带过来的特产,蒸着吃炖着吃都行,那个长的,裹面糊炸着吃可好吃了。”

沈大娃又问:“小婶呢?我有东西给她。”

陈氏看着一地的冻鱼发愁,这么多,可怎么吃,“你小婶在那院,你要是急就先过去,顺便把东西带过去。”

大娃点点头,他正好有事和顾筱说。

沈大娃又租了辆马车,吭哧吭哧把东西运到沈宅。

周氏看着四大袋海货,不由问:“咋带回来这么多。”

“天冷坏不了,能吃好久,这是给小婶带的东西。”大娃看看周氏,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奶,这些鱼没花钱。”

顾筱愣了一下,周氏看着长孙,她觉得才两个月没见,人就长大了,像个大人了,“啥叫没花钱?”

大娃挠挠头,深吸一口气,“就是没花钱,等我娘他们回来了,我和你们细说吧。”

大娃还挺高兴的,“算了,还是现在说吧,我有点忍不住了。”

沈大娃去了抚宁之后,先谈好生蚝生意,约定每日送五百斤,一斤十文钱。

周氏就给了他十两银子,本钱路费,也就够一日送的。

幸好顾筱还给了他六十两,沈大娃总不能写信要钱,所以就先挪用了一部分。

六十两银子也不够,出门在外,沈大娃才知道花钱多,几十两银子看着多,可花着少,做生意要本钱。

要是再这么花下去,沈大娃连回来的盘缠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