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卷饼 沈大娃怎么可能让小叔……

大娃挠挠头,“小叔,从前也是我送的啊。”

沈羲和看了眼大娃身后,问:“就你一个人?”

大娃心想,就这么一篮子饭,还用八个人抬着来?“对啊,小叔你快吃,还温着呢。”

大娃比沈羲和大一岁,从前在村子里私塾读书时,周氏就叮嘱大娃,要照顾好小叔。

两人关系好,只不过大娃功课不行,就没继续读。

从沈羲和进书院到现在,大娃已经送了六年饭了。也就今年地里忙,才让顾筱送。

大娃见沈羲和还愣着,“小叔你快吃啊。”

沈羲和胸口有些闷,他记起来了,是他和周氏说不要让顾筱来。现在一切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他却一点都不高兴。

大娃哎了一声,“小叔?”

沈羲和回过神,“你祖母可有说为何让你来?”

“中午太阳大,我不怕晒,就还我送。”大娃觉得是晒的慌,“小叔你快吃吧。”

沈羲和端起碗,欲言又止,“你小婶她……”

大娃心性纯善,愣是没听出沈羲和的言外之意,“啊?”

沈羲和抿了一下唇,“我不愿她来,是因为天热,路上辛苦,并非不想,这话我只同你一人说,万不可告诉旁人。”

沈羲和想,只要大娃回去和顾筱说清楚,顾筱就不会伤心难过。

大娃道:“小叔你放心,我绝对不和任何人说!”

他读书读的少,但也知道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道理。

沈羲和问:“你真记住了?”

“放心,记住了!”大娃等沈羲和吃完,拎着篮子往回走,小叔不让他说他就不说,连奶都不告诉。

沈羲和望着大娃的背景,叹了口气,陈宁远也吃完饭了,他勾住沈羲和的肩膀,“羲和兄,那不是你侄子吗?”

沈羲和点了一下头。

陈宁远道:“今天怎么不是令妹来送?”

沈羲和道:“她今天不来,明天不来,以后都不会来了。”

沈羲和挣开陈宁远的手,直往书院走,陈宁远哎了一声,快步追上去,“为何?”

沈羲和看着陈宁远的眼睛,一字一顿道:“没有为何。”

————

再说另一边,大娃从县城回家,周氏从屋里迎了出来,“热不热?”

大娃道:“走的树荫,不热。”

周氏是盼着沈羲和带话回来的,说给她,或者说给顾筱,周氏怕顾筱心里不好受。“你小叔有没说什么?”

大娃想起了沈羲和的话,小叔不让说。

于是他道:“小叔什么都没说。”

周氏叹了口气:“哎,你快吃饭去吧。”

顾筱在西屋磨扇骨,不用下地,把屋里活做好,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磨扇柄。

木头做的扇柄厚重结实,可比不上竹子清透有韧劲儿。

顾筱想去后山看看。

顾筱出去问周氏,“娘,后山有竹子吗?”

周氏:“有,你找竹子干啥?”

尚阳村有人编竹筐竹篮,卖到县城里两文钱一个。

沈家只有沈大郎会,只不过编竹篮费劲儿又慢,也不常做。

顾筱道:“我想编竹筐试试,现在草梗用不了,总得想法子赚点钱。”

周氏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顾筱还想着三郎呢。

周氏嘴巴张张合合,“你去看看就看看,家里不指望你赚这点钱,不吃肉就不吃,多少年不吃也过来了。”

顾筱道:“我不吃也得让您吃啊,娘我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顾筱带了把柴刀,去后山的人不少,摘野菜的,找笋子的,沈家大丫二丫也去山上挖笋,然后腌起来,留冬天吃。

山上竹林茂密,有十几年的成竹,还有新长的翠竹,竹子是个好东西,做扇子要用,做伞也要用,还能做纸,看见这么一大片竹林,顾筱眼睛直放光。

她挑了一根老竹,砍成一截一截放在柴篓里。

竹子还没晒过,里面水分多,要做扇子还得等几天。

顾筱把竹子带回去,回屋继续做木柄扇子,等到天黑了,才把东西收起来。

沈老爷子一早就带着沈二郎出去找活做了,到晚上才回来。

一进家门,沈老爷子就把烟袋拿出来,卷了点烟丝,坐在门槛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抽。

周氏心里一咯噔,她看向沈二郎,沈二郎面色难看,“娘,没找到活。”

码头有抗袋子的活,一天给十个铜板,从前忙完春种,沈老爷子和沈二郎就去码头上工。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哪条船都不要人。

家里就指望这点钱呢,沈羲和书院一年束脩就二两银子,明天去省城,哪儿哪儿都用钱,周氏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老头子,明天再去别处找找。”

沈老爷子今年五十多岁,干活干的多,背有些佝偻,他眯着眼,“能问的都问了,五月多服劳役,咱家得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