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77朵杏花(第2/3页)

当时徐夫人威胁她,说若她不听徐家的话,徐家便不给她做后盾时,她有亲口和徐夫人说过,她说她压根不想做什么太子妃,所以根本不需要徐家这样的后盾。

她当时说的是真心话,而非是为了气徐夫人的气话。

太子妃这个名分于她来说,并不重要。

她是太子良媛,良娣,还是太子妃……其实都一样。

不是太子妃还更好,至少日后她筹谋成功,离开了东宫,也不至于闹得举国哗然。

名分越小,她的重要性便就越小。

前不久太子升她为良娣时,她心里就慌张过,何况如今还要册封她做太子妃。

但这会儿功夫,太子人就在跟前,也不容她多想许多,更不容她拒绝。

所以,徐杏只能笑着轻轻点头说:“妾一切都听殿下安排。”说完,她主动靠在了他胸膛。只是靠过去后,她脸上装出来的笑也一点点消失殆尽,变得神色肃穆。

太子没往那方面想,这会儿又还沉浸在喜悦之情中。所以,一时自然无所察觉。

戍北大将凯旋之日,圣人并一众朝臣在太极殿内对诸位大将论功行赏。

女将军英姿勃发,一身甲装立于众大将中间,犹如鹤立鸡群,显得十分的脱颖而出。

圣人册封女将何氏为永安县主,食邑三千户。但何娘子却没接受,直接拒绝了。

何氏上前一步,用标准的军姿抱手回圣人的话道:“臣虽为一介女流之辈,但臣的父兄却皆死于战乱,如今家中便只臣一人。臣曾在父兄墓前立过誓言,定会撑起整个家族的门楣,令我何氏满门荣耀。”

“若圣人册封臣为县主,臣便是失信于父兄。所以,若圣人不能册臣公侯伯爵之位的话,臣宁可什么名分都不要。”

公侯伯爵,乃是男子受封的爵位。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先例说是女子能受赏这些爵位。

所以圣人闻言也是一愣。

殿下群臣,此刻更是私下交头接耳,议论不止。

圣人身边的内侍总管太监看圣人眼色唤了声“肃静”后,便听圣人问何氏道:“可是,自古以来女子受封,都是郡主县主,爱卿为何要求封一个男子的爵位?”

何氏也自有自己的说辞。

“回禀圣上。”何氏说,“臣今年二十有八,如今卸了甲,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不敢瞒圣人,臣家中再无兄弟,所以,臣意欲自立门户,日后诞下的子嗣,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承袭爵位。郡主县主固然好,但却不能世袭。若不能世袭,又如何兑现父兄诺言,光耀门楣呢?”

有几个年纪大的臣子立马站出来反对,说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圣人不该开这个先河。

但太子给他身后的郑家大郎使了一个眼色,郑大郎手捧着朝笏走出来说:“若何将军打算立女户,日后招赘的话,臣以为,未尝不可。”

又说:“戍北众将中,属何将军所立下的军功最多。既然其他几位将军能封侯爵、伯爵,何家也该得此封赏。如今虽是何将军一女流受赏侯伯爵位,但日后继承的,必还是何家所出男子。如此看,倒也不算稀奇。”

太子的人把何家摸了个底朝天,秦王那边虽然慢了太子几日,但如今也是摸清了这位女将军底细的。

所以,既知道东宫良娣其实乃为何姓,是女将军之侄女,秦王府明知笼络不到何氏,自然尽力打压。

朝堂上,自是有一番唇枪舌战。

徐国公如今立场还不明确,他既有女在东宫,又有女在秦王府。所以,在秦王府和东宫的争夺中,他如今持的是中立态度。

但在对待何氏这件事上,徐国公却是坚定不移站在秦王府一边的。

若让何氏得势,凭此女的性情和手腕,日后必然不会让徐家有清静日子过。

所以,徐国公也请奏,说无祖制无先例,惯不好开这个先河。

本来其他臣子争吵,何氏是一句话未说的。但徐国公一开口,何氏便立即回击道:“徐国公,你难道就是这么对待救命恩人的家人的吗?”

何氏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徐国公面上僵笑问:“何将军,你我素昧平生,将军何出此言啊?”

“是吗?”何氏索性负手信步朝徐国公踱过去,她身姿高挑英挺,英气十足。

徐国公原也是勇武男儿,但在何氏的衬托下,倒显得有些灰败。

此刻徐国公也不敢去直视何氏的眼睛,在她面前略低了些头,目光下垂,刻意避开何氏的视线。

何氏将他面上神色尽收于眼底,开始说起十六七年前的事来。

“当年我兄嫂为了救你夫人一命,不惜牺牲了自己性命。怎么,如今徐国公倒是忘了?”何氏冷哼,“您老贵人多忘事,我心中可记得一清二楚。一会儿下朝,我还要去贵府拜访一二。倒要去问问徐夫人,可还记得当年舍命救她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