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古代赈灾下(第2/3页)

排队的人群中,或真心,或只是为了能够不得罪百货铺而附和,又或者是嫌弃那大娘浪费大家时间而怼人的,直把那一叉腰能骂蔫整条街的大娘给怼的捂脸逃离这里。

队伍中,不乏有大娘的亲属,甚至丈夫、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等等,不敢吭声,怕被人揪出来赶走。

他们家是真的穷,虽然在镇上,但存粮反而比乡下的人更少,家里已经连着断粮好几天,维持着保持吃一天断两天的流程,就为了能够撑到春耕之后。

这娘们,家里都这样了,还不肯闭上她那破嘴,这百货铺能够弄到别的大商铺都弄不到的稀奇货源,说明背后来头之大,根本难以想象,哪里是她一个老妇人想污蔑就能污蔑的。

那大娘被赶走后,队伍恢复正常,就算看到顾记施粥点给的粥非常稀,也再也没有人敢胡咧咧。

那小乞儿跟父亲排在前方,手里端着破了口子的碗,看着热腾腾的碗里,白白的稀米粥中,还混着一颗一颗的粉色玩意儿,水面上似乎还飘着什么。

走出人群,光线明亮,再次看去,小乞儿惊喜的用脑袋轻撞阿爹的大腿:“爹,爹快看,这上面飘着的是油花吗?”

“这绿色和红色的小点点,是菜和肉吗?”

很快,先一步取了粥的人惊喜万分,虽然这白米粥稀了点,里面竟然还有一点点肉、白菜以及热乎乎,吃了让人身上能提起劲儿来的油花!

除了这些,这白米粥竟然还带着点咸味,里面放了盐!

顾记施粥点在镇上掀起一阵热潮。

这次,不是因为百货铺出名,而是因为这次雪灾后的第一家愿意出来赈济灾民的人家,以及给大众的粥里竟然还带着蔬菜、盐和肉!

到了第二日,镇上的一户大善人也出来施粥的时候,顾若安这边的粥,从咸味变成了甜味,这次没有放盐,放的是白糖!

这也就导致了,百货铺施粥,虽然不比别家的粥浓,但吃着更顶饿。

也是因此,不仅是在贫民间,就连在那些大户人家,都颇有好名。

不是因为给了盐、糖、肉,和冬日里难得的蔬菜,而是因为百货铺既然能把比米还要昂贵的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分着吃,却依旧只给这点米,这说明不是因为百货铺小气,而是百货铺的粮食有限,只能利用更昂贵的食物加入其中,来赈济灾民。

这恰恰说明了背后之人的用心。

也因此,好多人想起来,当初百货铺粮食不肯涨价,导致所有人蜂拥而来,将百货铺的粮食一购而空。想必粮食就是在那时候出现了短缺问题。

顾若安这边,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粮食短缺,她只是不想过度消耗现位面的粮食,每天只提供五百斤粮食,加上那些肉、大白菜和盐,足够供一万五六千人。

施粥第二日多了一户人家,也给顾若安这边减少了不少压力。

新位面那边,遭到了顾若安的疯狂捕猎,为了提供给古代位面每天两只野猪,施粥十天,附近有二十头野猪被抓,一时之间,再也没有凶猛野兽靠近小木屋,如果他们还想继续捕猎的话,每天都得更加深入丛林才成。

顾若安看看天色,抹了把额头:“今年我们在这里也开始大量养殖和种粮食吧,不然哪里出问题,总靠现代位面,那边也吃不消。”

况且,若是日后现代位面出问题,古代这边再起战事,粮食短缺该怎么办?

顾若安想的很多,统子却是顾若安指哪儿,他就打哪儿。

古代施粥到了第十二天,顾记施粥点的肉开始变少,除了新位面那边越来越难遇到野猪之外,古代这边好些人也在嘀咕,百货铺的人到底是养了多少猪,才能供应这么久。

要知道,古代养猪技术落后,加上驯服野猪的历史尚短,一只成年家猪体型较小,能有七八十斤的重量都算是养的膘肥体壮。

按照顾记施粥点的出肉量,这一天得有六七头猪,十几天下来,那就是七八十头猪被宰杀。

第十二天,粥里的肉变少,可能只能看到油星,但看不到肉,反而在所有人眼中是正常的,甚至有许多人暗地里脑补,觉得百货铺是将自己家的养猪场几乎全部宰杀,来供给给这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现在是雪灾,百货铺倾囊相助,每天哗啦啦的银子往外流,也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过去是铅笔、想必和宣纸,明明那些东西弄的好了,也能卖上高价给别人,比如行军的时候,用毛笔多麻烦,这时候有铅笔就方便多了,字写错了不需要换纸张,更不需要把字划掉看的脏污一片。

比如长途跋涉去什么地方的时候,路上用这种笔用于书信更方便。

一支笔、一块橡皮,和十张宣纸,此为一套,让别的商家来卖,这一套可能二钱银子都买不到,百货铺却往外卖出去2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