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他杀了谁(第2/4页)

锅里的水沸腾得厉害,各类香料的香味混着茱萸的辣和花椒的麻刺激着人的嗅觉。

香料是天然的防腐剂,炒制辣锅的底料时炒多些,可以连用几天。

大锅里熄火后,姜言意把熬制好的辣锅底料舀些到鸳鸯锅里,冲上滚水就能直接煮串了。

虽然自己被某人害得感染风寒一病就是好几天,但有了好吃的,她还是没忘记隔壁王府的某人,让杨岫带着锅底和串好的菜品一起送过去。

楚言归行动不便,如今店里的人多了,每次吃饭他若是跟大伙一起吃,楚忠把他搬进搬出也不方便,姜言意又单独给他和陈国公备了个锅子,自己则和店里其他人一起在前边铺子里吃。

现在西跨院那边已经成了她们住的地方,店里的伙计轻易不会到那边去。

大抵火锅串串是最治愈的美食,秋葵看到满满一锅串串,先前那些不开心全抛到脑后去了,她跟姜言意的时间最久,如今在吃上也颇有心得了,她把荤菜全放辣锅里,素菜则多放在清汤锅里。

姚厨子和老秀才上了年纪,吃太多味重的肠胃不好,就喜欢吃点清汤的养胃,眼瞧着秋葵给他们塞了满满一锅素菜,气得吹胡子瞪眼。

“你这丫头,怎把荤菜都往你自个儿跟前放!”姚厨子边说边抢了几根香菜牛肉签子放清汤锅里煮着。

秋葵一脸无辜:“肉要让辣锅里煮才好吃。”

“谁说的?”

“花花说的!”

正在一旁泡降火花茶的姜言意躺枪。

串串比火锅方便的一点大概就是不用满锅找食物,想吃啥,捏着竹签子就拿起来了,也不用再人手备一双公筷。

姜言意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古代人在吃锅子时比现代人讲究,哪怕是相熟的人,他们也会人手备两双筷子,一双筷子用于自己吃,一双筷子则专门夹菜。

姚厨子见姜言意这样煮的时候,就忍不住夸赞道:“东家不妨卖这样的锅子。”

姜言意无情拒绝:“串签子麻烦。”

自己人吃还好,若是用这个盈利,还不如直接卖火锅呢,食客要什么菜直接切好装盘就成。

若是卖串串,切好了还得多一个串签子的步骤,费时费力,不划算。

姚厨子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个理。

香菜牛肉煮好后,秋葵眼疾手快抢了两串拿给姜言意。

新来的伙计一开始还有点拘谨,不太好意思放开了吃,尝了串串还拍马屁把姜言意一通夸赞,等发现其他人都不说话,全在抢肉吃时,也放下了那点不自然,奔着吃去了。

牛肉片切得薄,肉质细嫩,烫熟后吃进嘴里满口生津,裹了香菜的嚼起来层次感更丰富,裹了酸豇豆的外嫩里脆,麻辣之余,味蕾上又多了一道酸。

这点辣度对姜言意不成问题,其他人被辣得直灌花茶,却还是不肯放弃吃辣锅。

就连姚厨子和老秀才见他们吃得热火朝天,都忍不住把清汤里煮的肉沾了点辣锅的汤汁尝鲜。

封朔听说姜言意又送了吃食过来,赶紧让邢尧端上来。

邢尧面色颇为纠结地道:“过来的路上,碰上太皇太妃在前院赏梅,太皇太妃听说是隔壁姜记送的,就代您收下了。”

封朔神情微妙,他放下公文:“本王去明檀院看看。”

太皇太妃住院子一直都有重兵把守,外人进不去,里边伺候的人也出不来,便是太皇太妃吩咐她们去办什么事,也都是到院门口后转告看守的护卫。

只不过若是太皇太妃要亲自出门,护卫们也不没那个胆子阻拦。

明檀院的一切都是按照太皇太妃曾住的宫殿改造的,这样太皇太妃犯病时,才会以为自己还在皇宫里,而不是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州,又闹着要回京。

封朔没敢直接进去,站在暖阁外边听里边的动静。

“御膳房的厨子点子愈发多了,竟把古董羹想出了这样的吃法。”

“娘娘,这不是御膳房的厨子做的,是隔壁姜记卖的锅子。”

“这肉丸子做得巧,里边的肉馅跟外边不是一个味儿。”

封朔透过门缝朝里边看了一眼,太皇太妃手上拿着一双乌木象牙箸,照料她的嬷嬷把煮好的肉拿起来,用公筷剔到一旁镶金边的玉碗里,仿佛是在照顾一个孩子,“这些东西用的卤料重,娘娘少吃些,当心伤胃。”

舌尖被辣得发麻,太皇太妃兴致却很高:“哀家难得吃上一回合心意的膳食,莫要叨叨这些。”

嬷嬷只得继续帮太皇太妃布膳,太皇太妃被辣得直吸气,一口茶水一口菜这么混着吃。

封朔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福喜听说他来了这边,生怕太皇太妃犯病,母子二人又得吵起来。

难得一次见封朔不少阴着脸离去的,福喜也有些欣喜:“王爷,娘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