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祈诸君安然(第3/4页)

习绿知道她心中不舍,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转头看着她,语气利落道:“殿下,您让别人离开可以,但奴婢不想走,奴婢想继续跟在您身边。”

“别叫我殿下了,我已经不是公主,你也别自称奴婢,你从来不是我的奴婢。”

“……小姐,您让我留下吧。”习绿语气恳求。

祁丹朱温声道:“习绿,你从小就活在仇恨里,为复仇学了一身本领,后来被送到我身边,一直住在宫里,也没有机会好好出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如今仇恨已了,你应该去过自己的生活,天高海阔,你不应该还局限在我这里。”

习绿茫然无措的呆愣片刻,道:“可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我早就已经没有家了,我从小就跟在您身边,天大地大,我还能去哪儿?”

祁丹朱微微怔住,习绿说的没错,她的父母都已经死了,以前是仇恨一直支撑着她,现在仇恨已了,她确实不知道何去何从。

习绿拽住祁丹朱的衣袖,红着眼睛哀求道:“您就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了,您就让我陪着您吧。”

祁丹朱犹豫了片刻,看着她泫然欲泣的模样,轻轻点头,“我答应你,但是你以后若有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随时可以离去,我不会拘着你。”

她想让习绿离开,本意是为了让习绿过得更好、更自在,如果习绿觉得陪在她身边更开心,那么她自然愿意将习绿留在身边,这些年来风风雨雨都是习绿陪着她度过的,她心里其实也舍不得习绿。

习绿松了一口气,不由开心地笑了笑,她将眼泪忍回去,把祁丹朱身上的包袱抢了过去。

夜色阑珊,今晚的夜格外的寂静,星空上群星微微闪烁着,一轮圆月遥遥的挂在天上,皎洁的光辉凉凉地倾洒而下。

君行之骑在高马之上,带着人从宫里一路追到了檀香山上,这里是离京去沂临县的必经之地,他笃定地认为祁丹朱一定会走这条路。

马蹄声阵阵响彻在寂静的夜里,跟在他身后的人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沉默的骑马跟在他身后。

他们今天已经跟着太子找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又追至城外,他们不知道要跟着太子找到何时,也不敢多问,太子周身散发着凛冽的气场,他们找得越久,太子身上的气场就越冷,他们大气都不敢喘。

刚才有人提议明天白日再追,太子脸上的神情陡然就变得森冷,眼神如刀一样,让人再说不出半个字来,谁也摸不透这位死而复生的太子性情究竟如何,谁也不敢多言。

夜风浮动,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君行之的衣摆,他目视前方,手握马鞭不断地鞭打着马背,在阴影重重的树林里急速而行。

祁丹朱立在悬崖下的河边,垂眸看着手里的天灯,缓缓地松开了手。

月光波光淋漓地洒在河面上,天灯缓慢地升起来,光影映照在湖面上。

习绿站在她身侧,递过另一盏天灯,祁丹朱接过来,亲手写上名字,站在河岸上,将七盏天灯一一亲自放飞到天上。

君鹤晏当年亲率的沂临军,麾下分为七个小队,他们被称为北斗七军,分别是天枢军、天璇军、天玑军、天权军、玉衡军、开阳军、摇光军,以北斗七星的名字命名。

祁丹朱放的这七盏白色的天灯,就代表着这七支队伍。

她松手将最后一盏天灯放到天上,仰头望着那一盏盏天灯,明亮的眸子逐渐湿润。

二十年来,在地下日日夜夜嚎哭的英魂们,终于可以从白骨和血海里挣脱出来,他们踏着赫赫战功,走过硝烟战火留下的灰痕,破开无尽的黑暗,终于重见光亮。

他们的英魂虽然埋葬在这里,但今日他们终于可以解脱离去了。

锦帝发出的告示明日就会贴满各地州城,大祁百姓们都会知道沂临军当年经历了什么,一切大白于天下,无人再能挡住悠悠之口。

沈关山、吴赤东等人虽然已经死了,但人们对他们的唾骂不会停下,他们的名字跟沂临军的名字互换,成了被钉在耻辱柱上的那一个,人们会记住他们做过的事,就像记得沂临军做过的事一样。

祁丹朱一瞬不瞬地看着满天的天灯,仿佛看到数万兵将士的英魂浮在半空中,他们在对着她微笑挥手,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那个他们早就该去的地方,那里有光明,有世人景仰。

英魂历经时光流逝,不会湮灭分毫,他们在战场上那一刹的无畏风华,将永存人间。

他们的名字早就该被写在英雄碑上,青史留名,如今,终于各归其位,得偿所愿。

最后,祁丹朱恍惚中好像看到了她的爹娘,她从未见过父亲,却在母亲深夜烛光下的诉说中,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着他的面容,早就在心中勾勒出了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