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下狱 愧对先祖,不配为储君。……(第2/2页)

这些年,太子的功夫便一直下错了地方。他只重自己名声的经营,却忘了身为储君真正该做的是什么。

众人经萧恪之提醒,顿时也反应过来,再不敢置喙。

不一会儿,队伍重新启程,返回太极宫中。

事情重大,萧恪之当即命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推事,共审此案,萧煜、赵玉娥、徐融等人则被各自关押,等待审问。

……

一应事宜,萧恪之一直忙到夕阳落下,夜幕低垂时,才稍得空闲。

白日的暑气逐渐散去,微风中带来一阵凉爽。

他放下手里的公文,拾起一旁的弓箭,趁着还有几分夕阳余晖在,朝悬在树上的靶子射出两箭,活动过筋骨后,便信步朝甘露殿而去。

甘露殿里,四角摆放的冰已化了大半,将整座寝殿都镇得沁凉惬意。

楚宁点了灯,正亲自捧着一身才熏好的衣物挂到架子上,一听侍女说皇帝来了,便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头去笑起来。

“陛下回来了。”

萧恪之走近,见她手边的衣物正是给他备的,唇边便禁不住扬起来:“是,回来了,阿宁,一切都好了……”

东宫的事已解决,接下来,只等三司将事情查清楚,公诸于众便好。

楚宁顿了顿,没有说话,好似喉间被什么哽住一般,只能轻轻点头。

二人中间隔着几丈距离,昏黄的灯光交织着夕阳的余晖,瑰丽灿烂,在二人之间投下一层朦胧的光晕。

侍女们都自觉退下了,屋里静悄悄的,谁也不说话,却自有一种由紧绷逐渐松动的气氛弥漫开来,令人心底一片安宁。

楚宁忽然噗嗤笑了声,低头走近,伸手替萧恪之将腰带解开,外袍脱下。

“白日身上可觉得难受?”他干脆将她抱个满怀,正想收紧双臂,又忽然想起她正来着癸水,便停住了动作,转而摸摸她的小腹。

“喝了陛下的姜茶与汤药,哪里还能难受?”楚宁想起清早那碗让她满身是汗的姜茶,忍不住又笑了笑,“况且,舅母与果儿白日也来过,我见了她们,便更不觉得难受了。”

“‘舅母’?你这一声‘舅母’唤得好。”他听得心里十分满意,“往后,我的亲人便是你的亲人,你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

“多谢陛下,替我将表兄调走了,也将我两个弟弟平安地接回来。”楚宁知道赵彦周和滁州的堂弟们都是因为萧恪之的安排,才能安然无恙,眼下提及,心中十分感激。

“他们是你的亲人,也是你父亲的亲人。你父亲是朕的恩人,朕理当如此。”萧恪之摇头,“况且,你待舅父一家好,从一开始便好,朕全都看在眼里……”

“他们都是朴实勤恳、敦厚和善的人,值得旁人待他们好些。说起来,果儿这孩子,入京半年多,不但个头长高了,心思也灵巧了许多。今日的事,陛下虽早有万无一失的谋划,可若不是她及时发现端倪,由许夫人遣人回来知会,恐怕也不会这般顺利。”

听内侍与宫人们说,果儿不但发现了赵玉娥的异常,甚至还出言劝她主动招认,与平日胆怯寡言的样子大相径庭。

“那孩子,舅父舅母定也觉得十分欣慰。”萧恪之拍拍她的脑袋,盥洗一番后,带着她一同坐到榻边用晚膳。

夜里,二人趁着月色好时,在廊下走了片刻,又回到屋里,一同秉烛夜读,只是,一个读的是朝中公文,一个读的是宫中档册。

她会替他添茶,他会替她揉捏胳膊,两人腻在一处,连服侍的人都能省去了。

刘康闲了片刻,只觉自己没了用武之地,遂让人去做了碗酪冰来,亲自送了进去。

晶莹的碎冰上浇了洁白的乳酪,再嵌上几颗碧玉一般的葡萄,看来令人食指大动。

楚宁眼巴巴看着,难得露出几分向往的神色。

萧恪之看得心下微动,不禁轻咳一声,装模作样地将碗捧到自己跟前,严肃道:“此物寒凉,你不能食。”

说罢,当着她的面,舀起一勺冰酪,送入口中,满意地点头:“酸甜可口,清凉解腻,滋味甚好。”

楚宁看了他两眼,偏偏又知道自己的确不能食,只好抿唇转过身去,干脆眼不见为净:“陛下快用了吧,免得化作水,滋味也不好了。”

萧恪之“唔”一声,又往口中送了一勺,目光却落在她侧过去的背影上,露出个了然的笑意。

“滋味的确是好。可惜阿宁不能尝。”他遗憾地说着,眼看她的背影垮了垮,又忽然伸手拉她过来,低下头去覆上她的唇瓣。

“甜吗?”

残留的酸甜滋味一点点渗进口里,楚宁眨巴着眼,忍不住伸出舌尖在他唇上舔了舔,轻轻点头。

“甜。”

“那便多吃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