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六月初……(第2/5页)

个儿低咱就忍了,她还瘦,那盖头一拿,比小花儿大两岁的女子,那“摸”样带着一身“奶”呼劲儿,你不欺负她,都对不住她那股子娇嫩。

那一刹,七茜儿便对陈大胜说:“叫人给你弟弟家院墙加高三尺。”

可别风大了把这单薄丫头吹走了。

亲卫巷所有的嫂子都蒙了,咱就是脑壳打破也想不到花儿好这口啊,人家站在那儿就笑的像个傻子。

老侯爷倒是表情淡淡,侯夫人柴氏却面“露”绝望,武勋人家别的不说,对后代要求除了康健,还真有个儿的要求,她都能想到一堆儿豆粒大的乖孙绕在膝下的绝望样子,喂孩子吃几口饭,得在地下扒拉我孙子在哪儿?

咳,这话有些夸张,可小花儿媳“妇”真水灵啊,都玲珑了。

七茜儿想不明白,那母老虎的外号是咋来的?

回头一打听,这事还得从很多很多年前说起。

从前穷乡僻壤住着一个心怀天下的书生,他闻听北方有明主,便带全家去投靠。

后来明主出征天下,头一个打下的就是五城亭郡,便把五城亭一带当做大梁的后方开始经营。

而这位书生受上司重用 ,便被指为助手,后一路高升到贺梁府尊,陈家五“奶”“奶”许熙美便是贺梁府尊嫡出二女。

甭看家里老太太总说,看咱家吃穿不尽是享福了,其实你们生在这个年景,都算不得命好。

可不是,出生之后便王朝末年,接着群雄奋起天下争戈,许熙美他爹许宣那时候忙成那个样子,而作为邵商一派的后方,贺梁府就三不五时的被各种势力袭击。

就在这年头,一直寄样在外的许熙美被家人接回。

每次有敌军来袭,她父兄就站在城头御敌,留下家里老母弱妻成日子揪心,许家人都个不大却有孤勇,男人守城,女子便在家给守城兵士做饭。

可制了饭,总得有人送到城墙上吧。

如此矮个子里面找大的,许家二小姐便开始带着家丁从府衙往城墙送东西,这一送就是许多年,直至大梁立国,吏部正式下文确定了许宣贺梁府尊的官位。

小花儿说,难不成二小姐做的事情不算做女中豪杰么?那是多少男人都做不到的事。

然而他这话没人信。

风一吹就飞了的小个子,这位娇小姐不吓“尿”“尿”(sui)就不错了吗,这都娶回来了,还能退货不成?

自己就是个“操”心命!

七茜儿气鼓鼓的往外走,走到门口看到自己家爹,正一手领着一个大孙子在院里兜圈。

人家也不知道转了多久了,反正就很有耐心,他孙喜欢踢石头,他就让人给他孙摆一路石头,随人家玩儿。

他孙儿站不稳,他就揪住俩孩子脖领,防止他们栽倒。

这还不算完,从前她爹在宫里用的太监这也带了好几个出来,今儿站在一边的却是那个叫万春阳的。

万春阳如今是郡王府的太监总管,从前他没事儿也不到亲卫巷来,这不是七茜儿这几日繁忙么。

俩淘气孩子,就是神仙来了也镇不住。

如此,吉祥家才去燕京把郡王爷惯用的人带了来侍奉着。要么说,这些太监跟外面人不一样呢。

首先嘴甜,继而机灵。

就看安儿抬脚对着石头就是一下子,甭看咱人小,先天胎里带着一口元阳之气,这娃劲儿大,他还真能把石头踢飞了。

你飞就飞吧,可那万春阳每次都使尖细的嗓子喝彩,激动的都不成了,接着小莲步外撇着跑出去捡石头,再给安儿根奴摆好,这嘴里夸的话叫一般人听了,指定泛一身麻麻粒子。

就看人家蹲下摆好石头,还量好距离,接着赞美道:“哎呦,还是咱家小郡王,这小脚踢的俊呦,这风姿跟老祖宗您是一模一样的!奴婢也不是没有见过同岁的孩子,老祖宗,真不是奴婢夸,就这一脚,您老人家想想,凭他们谁家的小少爷能比了?”

对于这种巴结,人家郡王爷见怪不怪。

甭管七茜儿看不看的惯,人家就认为,他佘青岭的孙子,就该这样活着。

听了夸赞,佘郡王还真的仔细想想同龄的孩子,恩,都没的比,连他大宝孙脚指头都比不上。

看他孙多有耐心,都半上午了,小鞋儿都破了一只都不腻的。

如此便越发的自得,只是不带到面上来,就矜持一身哼。

赶巧七茜儿颠颠迈着小碎步往外跑,看到他也是很草率的福礼道:“爹,你少惯着他们。”

佘青岭平静的看着儿媳“妇”:“这里惯着,坏不了本“性”。”

七茜儿信他才怪:“随您高兴,我出去有些事儿,回头给您磨米皮……”

说完她便跑了,只听身后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