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异同(第2/2页)

他连第一层“生存生活的需求”都是靠着隐忍艰难满足的,所以他最清楚生命的珍贵,他什么都没有,必须先活着,才能争取之后的一切。

这样的他,虽然年纪比项羽小,但心智要比项羽要成熟得多。

周宁看向韩信,信任的笑问道:“若是换一种情况,一命换一命,你会去吗?”

“哼。”项羽不屑的看了韩信一眼。

韩信看着周宁,抿着唇缓缓的点了点头,“去。”

周宁笑了笑,韩信的隐忍和理智其实和她很像,但他比她更有人情味,他更念旧情,也更相信人一些。

所以在楚汉之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和项羽都派使者拉拢他,他能一举定成败之时,他更倾向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邦。那时的他有实力自立为王,而且他的谋士也劝他自立为王,他也并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同时他也因为出生在需求的最底层,导致他想要的、贪恋的太多。

他想要权势,想要封王,也想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想要有个好名声,后来这些他也果然短暂的拥有了。

只是最后他又因为重情和信人,不设防的被萧何骗至长乐宫因恨而死,宗族夷灭。

所以,他其实是重感情的人,也是死于太信人。

他和她最大的不同,是他性善重诺,所以他推己及人的也相信了刘邦的“三齐王”“五不死”的承诺。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然而他不知道大部分人记仇的时候比记恩清楚得多,尤其那人是帝王,而权势是帝王的逆鳞,触之即死。

周宁笑着垂眸,其实她也不是人恶论的信徒,她只是认为人心多变,将性命托付于信任,太冒险了。

所以,同样的情况,她会如何呢。

她会等,等双方交战,等项羽弄死了刘邦,再以为主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的残兵,如此名声、恩义、权势都有了。

所以,其实在场的三人,她才是那个真正的薄情人啊。

“这会都无事了,他自然说好听。”项羽冷笑道。

周宁将姜汤碗往韩信的方向推了推,她笑道:“我信他。”

“老师……”韩信喃喃道,既感动,又为自己刚刚的犹豫感到羞愧。

周宁笑了笑,又转头示意项羽先喝汤,她笑着为韩信解释道:“他没去,是想留待有用之身为我报仇,而不是逞一时意气陪我送命。”

虽然,她根本不在意她死后之事。

周宁笑道:“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而重要之人生死关头,还能够仔细思考、冷静衡量,除了因为本人的性情和智慧外,也是因为他人的性命还不够自己的重。

周宁笑了笑,“你们只是因为性格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罢了,但是你们的情谊,我都是知晓的,并且也很珍惜。”

项羽仍旧不忿道:“先生就是把人心想得太善了,你怎么知道他以后会如何!”

周宁笑道:“可我,也是会如此做的。”

项羽双目一瞪,理所当然的回道:“先生怎么能一样?”

韩信抿唇不语,他既赞同项羽所言,也有被人轻视的苦闷。

周宁笑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先生光风霁月,不……”

不等项羽说完,周宁笑着打断道:“险些忘了,你今日之举,我还未对你说一声多谢。”

周宁说得郑重,叫项羽的满腔话卡在了咽喉,他隐约知晓这一声谢,不同于从前他每次送礼后先生的道谢,所以他不自在的侧开头道:“先生客气了。”

周宁笑道:“既然是客气了,那我就不再特意准备谢礼了。”

她已尽力劝说,至于项羽以后能不能发现韩信的才能,便看他将她的话听进去多少了。

虽然,她觉得作用不大,不过总归,她的谢礼已经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