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二胡(第2/7页)

前明亡于党争,皇上心里是极忌讳的。

又觉得这两个老臣居功自傲看轻自己:先帝爷在的时候,两人虽也时有争论,却没有结党营私,纵容门生全国乱窜,意图把持朝政。

自打进了二月,御书房的折子每天都需要比以往多两倍的小太监搬运。

因皇上看上去疲累烦躁,御书房就安静极了,落针可闻。

整个九州清晏静的如无人一般。

夜色渐深,整个圆明园都寂然下来。

圆明园不似紫禁城内,各条宫道横平竖直,且都有人戍守。毕竟圆明园太大,宫人又比宫里少的多,所以倒是行动自在些。

但宫人们也都习惯,过了时辰就不走动了。

越发显得一片幽静。

--

皇上披着家常银鼠毛斗篷,推开窗子,让寒风吹进来。

不由精神一震。

李玉连忙道:“万岁爷,虽快到三月了,晚上还是寒的很呢。”

“你听。”皇上忽然开口道:“有乐声。”

李玉见皇上的眼风扫过来,立刻退出去办此事:九州清晏是皇帝寝宫,且周围多湖水颇为清幽。这会子传来乐声,想必是后头围房里答应们不老实,想以琴声吸引皇上。

李玉心道:平时皇上说不得还有兴致逛一逛,可今日两位大人在御前闹得面红脖子粗,皇上烦躁还来不及呢。

得赶紧把这没眼色要争宠的人弄走才是。

乐声幽微,其实皇上自己关上窗户就听不到了。

但这世上,只有旁人顺着皇上赶紧停奏,再没有皇上关窗子迁就旁人的。

李玉回来的时候,乐声仍旧断断续续。

他是一路小跑回来的,额上还有点汗躬身道:“回皇上,是贵妃娘娘带了人在‘别有洞天’弹琴。”

所以他哪里敢赶人啊,一看清是贵妃,他连面都没露就回来禀明。

皇上一怔。

别有洞天在圆明园角落,从九州清晏后头的围房后绕过去才能到。里面有一处人工挖出的泉眼,仿的是济南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样子。

夏日泉水涌如碎玉,还会有人走了去赏景,可现在却是冬末初春寒气料峭,水涌寂寂,又是晚上,贵妃怎么忽然跑到那里去弹琴。

要论景致,她自己的万方安和馆都要更好一些。

--

这样冷的天,紫藤和木槿却层层的冒汗。

贵妃坚持要胡琴,木槿无法,只能立刻开了库房,翻箱倒柜给贵妃找出一把胡琴,还落了自己一头灰。

谁知娘娘还不肯算完,非要有泉水之处,说要对着泉水拉胡琴才叫什么二泉映月。

两人只得给她披上厚厚的大斗篷,然后只宣了一顶二人小轿,两人跟做贼一样跟在轿旁,一路悄悄来到了别有洞天的泉水处。

这一方泉眼由白玉围栏圈着,旁边小坡上有一小亭,坐在上头正好俯视泉眼叮咚,夏日是极好看的。

紫藤见贵妃要坐,忙从轿中取了软垫和脚炉。

--

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响起。

高静姝考上研究生那年,师门里排过一出话剧,要在学校一百一十周年庆典上演。

她负责演在街头拉二胡等人扔钱的盲女。

那三个月,她闲了就抱着一把二胡,反反复复练《二泉映月》里的挑出来的三分钟旋律。

“唉?我的碗呢?”高静姝闭着眼拉了一会儿,忽然问道。

紫藤实在是没脾气了,醉了的主子跟孩子一样不讲道理,方才临走前还非要个碗。紫藤只得从多宝架上拿了个琉璃碗带上,此时递给贵妃。

高静姝就俯身小心的把碗摆自己跟前的空地上。

紫藤和木槿是真没见过街头卖艺、摆碗要钱的行为,也不知娘娘在干什么,只好随她。

好在琉璃碗宫里有的是,打了也不怕。

如今她们只祈祷这里离九州清晏够远,不会吵到皇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高静姝拉到第三遍的时候,皇上就到了。

皇上未摆仪驾,只带了李玉,再就是小禄子在前面提着灯。

他先站在别有洞天的葫芦门外听了片刻,叹道:“这样伤怀的曲调,她如何想来。”

皇上出现的时候,木槿脑海里闪过一丝绝望,跟紫藤两个立刻跪了请安。

然而贵妃却未起身,仍旧将二胡珍惜的托在腿上,只对皇上笑了笑。

皇上见她双颊红润如胭脂,眼波流转不定,在灯笼烛火下倒应了那句“蛾眉玉白,好目曼泽,时睩睩然视,精光腾驰,惊惑人心也。”心口便是一跳。

但还是先问:“贵妃这是怎么了?”

木槿忙上前快速简单的交代了贵妃的情状,又替主子请不给皇上请安的罪。

皇上一笑:“罢了,贵妃醉酒之态难见,朕不会苛责她。”

但走近细看,只见贵妃玉指极白,毫无血色,又立刻蹙眉:“主子醉酒,你们原该劝着她在屋里歇着,怎么又纵着她出来吹风。若是再冻病了,你们仔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