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5/6页)

李远搜集了东京地界包括汴京和周围几个县的失踪上报记录,根据五月二十八日,进一步缩小报失踪人员的范围,最后确定了两名失踪男子的上报记录最有可能,在五月三十日陈留县张家村有俩村民失踪了。

俩村民那日相约一起上山打柴,但之后就不见回家了。起初家属还以为这俩人借机偷懒,跑什么朋友家玩儿去了,但等了两天四处找都不见人,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便赶忙上报县衙。整个村子也都出了人,在俩人打柴的地方寻找,却只在林子里看到了有树枝被砍过的痕迹,却不见人,也不见被砍下的柴火以及柴刀。

从俩村民砍柴的地方到回村子的路,并不路过青窑,但那里距离青窑却不远,走另一个岔路口,再行千米就是了。

案情越来越清晰了。

崔桃最计较的还是跟着胡连枝的那两名婆子。

假设胡连枝在回家途中,偶遇陈三郎等劫匪,然后遇害,那两名随行婆子哪里去了?李家那边并没有俩婆子的消息。而俩婆子若也同胡连枝遇害的话,为何没有跟胡连枝埋在一起?从凶徒随意处置三名死者尸体的手法来看,他们并不像是会勤快地另挖坑,将另外两具尸身去另做处理。而且另做处理的意义是什么?两名婆子的身份也没有多特殊。

“你怀疑这两名婆子还活着?”韩琦问出了崔桃的心中所想。

崔桃点点头,“若还活着,为何这么久不敢回李家?是怕陈三郎那些人?还是他们的同伙?”

韩琦听到崔桃最后一句疑问,冷冷地眯起眼睛,“俩婆子都有夫君孩子,倒可以去他们家瞧一瞧。”

崔桃马上赞同韩琦的提议,随后就带着李远和萍儿去了周婆子和孙婆子家。俩家男人都是种地的,周婆子有三个儿子,都还没娶亲,孙婆子有俩女一子。

俩家靠一年种地的收入,养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生活只能算清贫。

崔桃以彻查干尸案了解情况为由,在这两家四处看了看,周婆子家厨房还有剩下的半碗猪肉没吃完。孙婆子家女儿待嫁,嫁妆里还有缎面的被子,瞧其大女儿头上带着银首饰,也是要几个钱的了。

李远跟两家男人闲聊,了解了俩男人近一年来的营生,没什么变化,还是种地,甚至都没干什么多余的闲活儿。

萍儿温柔,倒是能跟孙婆子的大女儿聊得来。孙婆子的大女儿透露,她的嫁妆都是她娘在失踪前给她辛苦攒下来的。

“你娘至今失踪没消息,你如今筹备着出嫁可还行?我可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是担心邻里那些人笑话你,咱们可得好生跟人解释才行。”萍儿轻声道。

孙婆子大女儿道:“我本也是这样想的,但我爹说我娘要是一直不回来,我还能一直等下去不成?再说我夫家那边妈妈身子不好,也盼着我早嫁过去,等不起了。便说拿喜事冲一冲两家,这边出嫁,那便娶,两厢都算冲了,说不定就有好事儿发生。我想想也是这个理儿,就应了。”

萍儿点点头,应和这话确实有道理。

崔桃在萍儿和李远跟各家人聊天的时候,又瞧见周婆子大儿子衣服上的补丁针脚粗糙,歪七扭八,显然像是他自己动的手。而小儿子身上的衣裳有破损之处,都被针脚细密地缝补上了,手法很细致。这一家子除了周婆子的丈夫,上还有一位老父亲,下面便是三个儿子,都是男人,缝补衣服的针脚能这么细腻,倒是有点稀奇。

崔桃便把周婆子的七岁的小儿子唤来,问他这衣服上的破损处是谁缝的。

小儿子低头看向崔桃所指,摇了摇头,表示他不知道。

“原来是破了,但等我穿的时候已经补好了,爹爹不让我多问。”小儿子乖乖道。

崔桃笑着拿出一包点心给他,夸他乖巧。

随即,她便带着李远和萍儿告辞。

萍儿跟崔桃急道:“我看这家人有问题,怎么不抓?”

李远点头附和,也很不解。

“暗抓。”崔桃道,“别打草惊蛇,我看孩子们未必知情,只抓大的。”

这之后,李远就找了村里的德高之人,令其告知俩家男人有钱多活儿少的事儿给他们做,但要离开家三天。俩男人当即就答应了,收拾了东西出来,转头就李远带人控制住了。稍作恫吓审讯,俩男人就招供出了孙婆子和周婆子的所在。

俩婆子如今就住在距离陈留县不远的梅花观内,扮成了女冠在观内洒扫,帮忙做菜。等见了开封府的人来,俩人都吓傻眼了。当被质问指责她们杀了胡连枝,俩婆子吓得立刻跪地哭着喊冤,表示她们真没杀人。

“是陈三郎他们干的!”

一听这话,开封府众人都松了口气,如今总算眉目清楚了,就差顺藤摸瓜,敲定相关证据,拿住陈三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