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商议(第2/3页)

没几日,天子有意纳枢密使郭骏孙女进宫的消息,就是隐隐传开了。

这种事情,郭骏自然不好出面去问周弘殷,可毕竟是自己孙女,更不可能置之不理,只好另寻他法。

宫中而今仍旧把周弘殷放在心上的,也只傅太后一人了,她听得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径直去了福宁宫。

周弘殷尚坐在蒲团上呼吸吐纳,行经走脉,被打断之后,一时还有些不甚高兴,听说来人是傅太后,这才不得不起身相迎。

傅太后进得门,直接就问道:“你是不是想纳郭骏家的孙女进宫为妃?”

周弘殷只觉得这问题莫名其妙,道:“母后何出此言?”

傅太后不满地道:“此事你还要瞒到何时?!外边已是传开了,郭骏家里那一个老的还特地跑来同我打听,我虽拿不准原因,已是给你推了——这般事情传得出去,外头人会如何说道?!差着足有三辈,听闻去岁才及笄,又是那样一个出身,你纳进来,是要跟皇后打擂台吗?!”

周弘殷一贯多疑,奇怪之余,不由得问道:“外头是怎么传的?”

傅太后就把自己听到的话略说了一回,最后道:“已是有这许多宫人,你年纪也不大了,这一向身体也不好,我做亲娘的,难道会害你?原就想叫你好生将养,本就生病,哪有那许多血气能够耗费?”

周弘殷道:“朕并无半点纳娶之意,不知外头谁人乱传的。”

草草应了几句,又承诺一回,复才把傅太后送了出去。

人一走,他的脸色就变了。

做皇帝的,自然想得比平常人多。

外头为什么忽然传出这样的话,没头没尾不说,便似平地起雷一般。

有闲话并不奇怪,可这闲话居然是太后先知道,而不是自己先知道,还是关乎天家内帷事,叫他不能不警惕起来。

周弘殷从未打算过纳权臣女儿进宫,一来担心有外戚弄权,二来他年纪大了,事情也多,实在不耐烦同小姑娘多说闲话,况且比起相貌,那些个权贵人家的女儿还未必有宫人生得好。

最要紧的是,他从来都不是贪图女色之人。

想了一圈,周弘殷却是怀疑起儿子来。

自己传出这样难听的名声,最后得好处的,不用想就是太子周承佑。

天家无父子,自从周弘殷屡经重病之后,再对上太子,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前一阵子他有所转好,甫一醒来,就发现朝中许多要紧事项被儿子先抓了主意,那主意还与自己的想法截然相悖,登时勃然大怒,才能多喘几口气,就把不少东西拨乱反正,又叫儿子好生回自己属宫闭门思过,认真向学,莫要整日胡来,把朝政搅得一团乱。

只是表面看起来朝堂终于回归正轨,可周弘殷清醒之后,又吃星南大和尚的药,日渐精力充足,慢慢接回手,却是发现自己病时这一段,中书也好、京城也罢,已是有许多地方都安插上了太子的人,甚至有不少原本对自己忠心不二的,也纷纷将效忠的对象里添了“周承佑”三个大字。

虽然太子乃是储君,天生就要接自己的位子,下头人为其效力实为天经地义,可周弘殷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几乎寝食难安:他还有多年好活!这儿子的动作也急得太过难看了罢!

因心中许多不满,周弘殷索性寻了几个错处,叫儿子老实待在属宫当中闭门思过,无事不要外出,另又每日认真跟着星南大和尚吐纳呼吸、打坐练气,又一日三回吃丸药。

只是儿子可以放在一边叫他好生凉快去,同儿子有所往来的人,却不能这般一样对待。

纵然看到中书送往江南西路的诏书中盖了太子监国的大印,也知道郭家这一门,尤其郭保吉同郭骏,必定同自己儿子有所勾结,可事情到了头上,依旧不能不任用。

周弘殷憋着十分的不满,拖了两日,晓得再拖不下去,又听得翔庆府中次第有消息送回来,一日急过一日,只好叫来翰林学士吩咐诏免郭保吉江南西路监司一职,又任其为平西大将军,接管翔庆府军务,即日上任,着宣州知州杨其诞接手一应事务。

再给郭保吉之子郭安南加官,转职学士院中任差,另赐其次子郭向北入国子学资格。

诏书发得出去,周弘殷才松了口气。

沈轻云的事情叫他更生了几分警觉之心。

从前大魏也不少被掳的臣子,泰半都叛国了,今次沈轻云深陷敌境,还能立下如此功劳,除却他本人品行的缘故,最要紧也有一点,就是他只一个女儿,那女儿已在宣州,如果不设法立功。

由此推想,郭保吉只有两个儿子,他自家去了翔庆,剩得子嗣在京中,一个升官,一个进学,都深得天家照应,做爹的难道还敢不认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