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得麟儿赈灾之功(第4/6页)

庄大人无数次替大皇子感到可惜,多好的身份啊,怎么就不能心胸宽阔一些。哪怕你笨一些也无妨,百官们都不是吃干饭的,可你不能心胸狭隘啊。你气量不够,谁敢跟着你呢,连皇后都被他气的动了胎气。好不好的,你哪里不高兴了就拿自己人生气,这岂是储君之相。

真是可惜了了,也不知道最后是个什么结局。

话转回来,一行人祭拜了太上皇之后,回去向皇帝复命。按例来说皇帝也该去的,可他骨子里厌恶太上皇,索性派了兄弟和儿子们去。君子不立围墙,他是帝王,出宫兴师动众,不去也没人说他。

皇帝听过章郡王的汇报后,一人给了些赏赐,打发兄弟儿子们各自回家。

入了冬月,天气越发冷了。一场大雪下来,京郊的路都被堵了。

这场雪陆陆续续下了一二十天就没停过,每次下了几天之后,雪停了,大伙儿以为要晴了,歇个一天半天,太阳还没出来呢,又开始下。不光下的大,且波及范围广,京城周边的几个省许多地方都遭了灾,冻死人畜无数,压倒房屋无数。

新政才推行了两年,刚刚有了些成效,国库眼见着好不容易丰盈了一些,忽然遭受这么大的灾难,皇帝急的嘴角都起了火泡。

大小朝会天天不断,百官们怎么商议也没有个十全十美的法子,没办法,就算救不了所有的灾民,也要硬着头皮去干一件事,赈灾!

赈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首先就得要银子。

国库里那点银子,想要把所有的受灾省份都照顾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皇帝为了省钱,自己裁夺了自己的用度,皇后带领满宫嫔妃开始节俭度日。除此之外,皇后把内务府云总管叫了去,宫里所有人的用度都减半,连勋贵宗亲的份礼也被皇后砍了一半。大伙儿心里咒骂,嘴上却不得不夸赞皇后贤良。

在帝后的带领下,百官和宗亲都开始节俭度日。可光节俭,也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人嘴上说着节俭,只是少花一些,家里库房里又不会少一粒米,国库里也不会增加一两银子。

李太后和皇后商议后,婆媳两个各自捐了三万两银子,连皇帝也把自己的私库掏了一大半出来。皇帝一家子开了头,刘文谦第一个响应,捐了两万两银子。随后,宗亲百官纷纷解囊。

刘悦薇早就有这个想头,可自己一个郡主,不好出头。除了和魏氏一起在成外舍一些粥米,她也做不了什么。如今大伙儿都捐款了,她直接掏出了六万两银子,这在一众公主郡主中都是领先的,比她爹刘文谦捐的还多。

好在众人知道长乐郡主开的金缕阁能挣钱,也无人怀疑她这钱的来路。

这六万两银子,刘悦薇攒了快一年。她也不晓得自己攒钱能做什么,但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开销,索性都留在了手里。

她要捐款,郑颂贤十分赞同。六万两出去了,家里虽然去了十之七八,也不至于不能过日子。

除了百官皇亲,京城一些大商家大富豪也开始捐赠。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物资也行。这个时候,粮食、棉花、布匹什么都是好东西。

刘悦薇让汪彩凤把金缕阁库房里存的下等棉布取了三分之一出来,送到户部衙门捐掉。太好的不能捐,怕到不了百姓手里。除了棉布,她还把庄子上库存的粮食也捐了一些。

此次捐赠,刘悦薇在宗室女中是出血最多的。

真要论财富,她不是最富有的。她们家到京城才几年,金缕阁和年月楼再挣钱,也比不上那些积攒了多少年的老郡主和公主们,可刘悦薇毫不犹豫把钱粮布匹都捐了出去。

她一是图名声,而是为自己心安。

诚亲王一系虽然回京了,似乎除了得太后和皇帝宠爱,并没有做过太多让人侧目的事情。论能力,刘文谦虽然是个二品,内务府也不是什么重要权力衙门。论才干,除了有个解元女婿,家里没有别的能人了。刘悦薇拿钱砸,六万两银子对赈灾来说杯水车薪,却可以让人觉得长乐郡主虽然出生市井,却能体恤民间疾苦,掏空家底去赈灾,实乃巾帼英雄也。

二则,刘悦薇觉得自己回京后过的太顺利了。虽则有些小波折,总体却是越来越好。丈夫得了解元,明年春闱不出意外还会中榜。儿子活泼可爱,健健康康,父母姐妹兄弟都好好的,上辈子那些疾苦似乎都远离她而去。

如果真的是上苍开恩,她现在拥有这么多,舍了一些钱财,又能算什么呢。

六万两银子啊,魏氏都替女儿心疼。外头也有人说刘悦薇是个大傻子,败家娘们。刘文谦却对女儿赞不绝口,有魄力,不贪财,好样的。

短短几天的工夫,第一批赈灾银子和物资都齐全了。有了东西,就差赈灾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