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七十年代知青(02)(第3/4页)

各自过去,站口一边一张桌子。坐着人,两边都是卡车与拖拉机。

许媛媛他们一群人与去各兵团的同学告别,有的兵团离他们较远,虽然在一个市的管辖范围,但相隔有两百多里路。

告别过后就是离别。

许媛媛他们去的屯子离市里八十里路,与卓勇他们兵团一个方向。在一个名叫:台县。

台县离市里很近,就三十几里路。因为台县没有火车站,太县就把每次都知青分配工作放在火车站出站口。

知青办的还有县府的几人也就是清点下名册上的人数,该去哪个生产大队的,早就分配好,不需要再分配。

他们这些到屯子里的知青,先坐卡车到县城,然后由各大队支书,或者大队长接去各自的屯子里。

卡车里挤满了人和行李,许媛媛的行李最多,看着还不上档次,用那种大蛇皮袋装着的。

有人很是轻蔑的瞄了一眼,用脚一脚踢在许媛媛的行李袋上。

“这么多袋子,占了大块地方,害的我们都没法下脚。”

许媛媛可没有多占地方,四个蛇皮袋,都是竖着放的,小心翼翼的放在角落里,压根没有怎么占地方。

郑海燕性子直,在火车上与许媛媛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时听那人说话很是不得劲,还见她用脚踢同学米媛媛的行李,很是烦躁,忍不了的她,直接冲那人嚷嚷,“你这人有没有点礼貌啊,用脚踢什么踢还有占了什么地方,没见到都是在角落吗?你眼瞎啊?”

郑海燕脾气火爆,直接炸了。

那人是省城的一位女知青骆佳,与许媛媛他们在同一个公社,但不是一个屯子的。

前世也是见过的,听小道消息说,骆佳家里条件不错,父母有一位还在政府部门做事。

别的,原主也不知道。小道消息也是道听途说的。

在农村猫冬的时候,除了侃大山,真没有别的事情,大家都在一起瞎聊。

能听到不少小道消息。

对骆佳有印象是因为前世在下乡的卡车上,骆佳也是对别的人这样冷嘲热讽过 。

当时那人也没有反驳,只是不理她而已,那眼神一直烙印在原主的脑海中。那人的眼神中带着嘲笑,就跟看笑话一样。

娇娇的骆佳,从记忆中起,就没有人给过她脸色看,父母,哥哥们,都是把她当宝贝待。

此时被郑海燕如此一嚷嚷,心里很是气啊。

瞬间脸色难看的很,面色沉了下来,愤怒着说,“你什么意思啊,我踢行李怎么了,也没有用力啊,也没有踢坏了什么?”

“踢没踢坏,你咋知道,万一呢。媛媛早说过,有些物件她都是用东西包起来的。”

“算了,算了,都别说了。咱都是一起下乡的知青,以后就算不是在一个屯子里。也是一起战斗的同志,都别闹,咱们闹让当地的同志怎么看我们,这么不团结,这么麻烦?”

瞬间,两人都停止了争执,都没有再说话。

许媛媛没有吭声,只是悄悄的捏住一颗巧克力豆,塞进郑海燕的嘴里。

巧克力豆在嘴里化开,郑海燕立马明白了,捂住嘴轻笑,没有再说话。

一路上再也没有人闹事,许媛媛安静的待着。没多久就抵达了台县。

在台县县府门口,红旗生产大队的支书带着几人上了马车。

队里来了两辆马车,这次分的知青都是香城的,也就是许媛媛他们六人。

这趟火车上的知青,都是一个省,外省的还没有来或者早已抵达。

到了屯子里,这里是靠近大江的一座屯子。

地广人稀,周围没有什么屯子,只有十几里地外的兵团,再过去就是一望无际的林子还有林子那头还有高山,无法攀越。

那边还有广袤的土地。

但没有人居住。

支书,还有会计田仁驾着马车带着所有知青抵达屯子里一排新盖的土坯房还有瓦片。

许媛媛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住在这里。

知青院,有两间大厨房在中间,两边是男女知青住所。

许媛媛他们是红旗生产大队的第一批知青,在没有强制性之前,这里并没有来别的知青。

这里的知青院,是春耕过后接到上面通知,说是月来一批知青,屯子里利用空闲时间,盖了一排这样的知青院,房屋充足,不用担心不够。

“好了,你们以后就住在两边,中间是厨房,都写着男女,还有屋子也是,各自挑选房间,每间房都能住两人。自己挑吧。”

覃支书说完,田会计接着交代,“厨房给你们放的有粮食,还有你们刚来休息三天,缺什么没有带齐,就自己去公社买。报平安的也可以写信写好自己去公社寄,到平时没时间可以放在大队部一起寄出去。

粮食不算预支,是属于你们的补贴粮,半个月后,我们开始秋收。等几天你们上工,慢慢先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