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西方名著16(第4/6页)

第二天一早,所有人收拾好,踏上了去往伦敦的行程。

这一次,是欢聚后的分别。

首先,回伦敦后,宾利先生将带着姐妹和赫斯特先生回老宅,并在那里为路易莎和赫斯特先生举行婚礼。

到时候,达西先生会去参加,但洛霜和乔治安娜就不一定了,看情况再决定。

其次,被艾米丽两人的甜蜜刺激到了,卡洛琳小姐居然答应了菲茨威廉先生的求婚,两人订婚了。

但婚礼会推迟几年,等到菲茨威廉服役结束后回来,才会继续办婚礼。

而这一次的告别,也是两人最后的相处时间,等回伦敦后,菲茨威廉就要踏上去战区的轮船了。

此时的伦敦,已经颇具雾都的雏形,迷雾之下,是经常见不到阳光的阴霾,然而迷离的路灯和淡黄色的路边店铺的灯光,把这样一座城市,照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边是繁华明亮,充满了喧嚣的上流社会,道路平整,双轮和四轮马车穿梭不息,来往的男士身穿礼服,手拿礼杖,女士珠光宝气,精致典雅。

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贫穷与饥饿随时发生,罪恶也在不期然而遇。

这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这是一个贫穷的城市,这是一个只愿接纳富有的城市,这是一个穷人挤破头想要进入的城市。

洛霜坐着马车,第一次在这个年代,踏入这座伟大的城市。

他们一路上走的都是大路,中间马车穿行,两边行人如织,总体而言,看穿着都还算体面,至少没有衣不蔽体的情况出现。

或许是因为现在是夏末秋初,大家的衣服可以尽可能地单薄,那么只要浆洗干净一点,也不会那么难看。

等到了冬天,就能分出明显的区别,毕竟英国的冬天再温暖,那都是对富人而言的,穷人是用不上壁炉和厚衣服的。

洛霜掀开帘子,打量这一路上遇到的店铺,花样繁多,专门为女士服务的也不少,但确实没有和她们同类型的精品店,顶多是一家杂货店搭配卖一些好看的蕾丝之类的。

这是主干道,如果这里都没有,就代表整个伦敦有的可能性比较低。

马车很快来到达西府邸,这是一栋三层的花园别墅,前后都有院子,虽然不大,但在伦敦有这么大的住所,至少需要两万英镑以上。

房间很多,可以容纳所有人,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就分开了,宾利带着自己的姐妹回了他们的住处,和赫斯特先生一起。

福尔摩斯先生中途下车了,在经过一个报亭的时候。

达西家不远,就是菲茨威廉家族在伦敦的住宅,所以他也不需要住在这里,而是直接回了家。

最后就只剩下达西,洛霜和乔治安娜。

凯伦小姐留在了彭伯里,等巴奈特先生和艾米丽旅游回来后,一起搬去牧师宅,这段时间她就潜心翻译。

对了,凯伦小姐接到了第一个,不是通过巴奈特先生介绍的翻译工作。

就是之前翻译那本意大利为她带来的,翻译稿寄过去后,编辑很负责地全部了,对凯伦小姐的语言能力,和文字优美程度表示赞扬,同时给了她一份新的工作。

那就是翻译一篇法国的音乐剧剧本,其中唱词的部分已经请了专业的人帮忙,但是旁白和台词,就需要一个翻译人员。

这份工作的内容并不多,只有少少的两英镑,但花费的时间却不少,不仅要了解这类音乐剧的特点,体现它的原汁原味,还要根据英国的习俗,适当地把一些语言幽默的部分,改成英国人接受的方式。

这是一项入不敷出的工作,但凯伦小姐接受了,并打算认真对待它。

因为这是第一次,她的价值被体现,她的能力被认可。这让她找到了存在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所以在乔治安娜邀请后,她并没有答应来伦敦,而是决心潜心研究。

乔治安娜稍微有点失望,但想到以后凯伦小姐会长时间居住在彭伯里附近,又高兴起来,这个朋友,她们能相处很久呢,就像伊瑟拉和艾米丽一样。

乔治安娜曾问过洛霜,艾米丽结婚后就不能一直和她在一起了,她会不会难过?

洛霜微笑,“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单独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孤独,只要你的心是开放的,这一辈子,就会遇到很多人,不同的人,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有些人能陪你很多年,去留并不需要在意,只要记住对方在时的那份快乐,并期待着下一次见面就好。”

乔治安娜觉得,伊瑟拉真的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到达伦敦的第二天,洛霜就忙起来了,先是去视察店铺,按照她的要求,店铺里装上了玻璃橱窗,展示台的附近都有明亮的壁灯,天花板的水晶吊灯加上店里各处的煤油灯,把整个店铺照得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