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章 清穿文世界34(第3/7页)

剩下的一半,留了一份,借出去一份,剩下的都拿来发展女子相关的经济了。

其中羊毛纺织和其他纺织是大头,她拿出了比较先进的纺织机,再购买了新疆一大片土地种植棉花,所得的材料都用来纺布了。

而这些布料一部分放在大清售卖,很是冲击了一波小农经济,可随着纺织厂越建越多,进入工厂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也让一部分百姓赚到了钱。

再加上农业方面的改革,农民生产的粮食变多了,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再扣去一部分交税,剩下的还能有一半卖给官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官署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每年都会收购粮食,价格常年不变,不管粮商是高价收购,还是低价收购,他们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格上。

这样丰收年的时候,粮商压低价格,农民们就能卖到官署,而粮食欠收的年份,他们又能高价卖给官署。

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再加上各种和农业相关的改革,比如良种增收,农具改良,新式化肥的革新,以及更加方便的水利灌溉,都让他们的粮食越收越多。

以往一年收获的粮食,只够他们吃一年的,现在则可以吃三四年了,家里也不需要这么多粮食,所以农民们都会卖出去,换取银钱。

有钱了,也就不在乎家里织布换来的那仨瓜俩枣。

所以很迅速地,纺织布的大量生产并没有给百姓们造成太大的问题,反倒是这些布格外地便宜,再穷的人家都能买上几身,这绝对是好事。

而剩下的布,都被交给了九阿哥,全部倾销到海外,赚来大笔的银子,更加大规模地发展纺织业。

有人看到了这个带来的巨额利润,想要效仿,于是洛霜就开始卖纺织机。

一开始有人看不惯女人出门做活,有的纺织厂甚至还要求招男工,洛霜也不去管,只等他们赔得底掉。

纺织这个行业,男人当然有,也不是不能做,尤其在机器先进的情况下,但女性明显更具有优势,她们更仔细,耐心也更足。

所以那些招男工的纺织厂,生产效率比不上招女工的,商人逐利,渐渐地男工都换成了女工。

而男人也有了别的去处,需要的力气更多,但赚得也更多。

就比如修建水泥路,比如修建码头,比如船厂等等。

洛霜通过纺织厂获得的金钱,已经超过了当初的那六千多万两,所以别说亏了,简直是赚麻了。

在大清各地,她建了起码有三百多家纺织厂,国内的棉花都不够用了。好在五年间,直亲王那边已经训练好了水军,占领了琉球等地,弄到了大片大片的种植园。

有了这些钱,她不仅能再一次购买国债,支持大清的发展,还能给存钱的那些夫人们提高利息。

原本的两分统统改成了四分,之后又改成了八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人想要存钱进来了,就连外地的,都千里迢迢赶到京城,为的就是在洛霜的银行存钱。

这是她没想到的,因为之前没想过九阿哥能这么厉害,仅仅出去了两趟,就把沿海那么多国家打通了,导致她的纺织厂可以无序扩张,不担心没人买单,只担心原料不够。

可随着后面他们发现了一块土地上很适合种植棉花,这种担心就不存在了。

棉花实在太多了,每年的产出,洛霜完全用不完,于是都卖给了民间资本,导致了更多的纺织厂兴起。

去年的统计,近十分之一的女人进入了工厂,这是何等的数字,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啊!

所以整体上,百姓们都有钱了。也是在这五年间,女人赚钱也成为了新的风尚。

但这是在普通百姓当中,而在富贵人家,礼义廉耻,男女大防还束缚着她们,让她们不敢轻而易举打破。

于是一种新的赚钱形式,通过各地的女报,进入夫人小姐们的视野,那就是存入花贤银行。

钱生钱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赚钱方式,她们只要把自己的闲置资金拿出来,投入到银行,就能赚到大量的白银,还不用自己操心,多好的事啊!

而且,洛霜还改良了,利息不仅可以年限到后一起取,还能每年都取一次。

也就说,只要你存得够多,就完全可以用利息养活自己。

女工们现在的目标都是努力赚钱,以后不用工作,利息就能养活自己。

而大户人家也渐渐地实行一种新的嫁妆方式,那就是给女儿在银行存下钱,然后女儿嫁到夫家后,就能靠利息养活自己了。

都不用夫家出钱养媳妇,所以媳妇可以堂堂正正的说,又没吃你家一粒大米,你要是对我不好,我就和离。

也因为这个,女人被夫家骗光嫁妆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期限一签就是几十年,都取不出来,怎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