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一章 清穿文世界21(第3/7页)

这么说也不错,可洛霜没觉醒记忆前,也不是一个孩子,觉醒记忆后,就更加有想法了。

两人凑在一起,看似在使劲折腾怎么玩,但其实,他们是把能现在弄出来的东西,都筛选了一遍,最后选定了几项目前技术能达标,并且刻不容缓要去办的。

其中一件就是粮食,提高粮食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让人培育优质良种啊,按照某位伟大爷爷的做法,做杂交。但这个需要时间,需要好几年的实验。

卫其轩和洛霜都有这个时间,也不觉得需要着急,但卫其轩私心里想要洛霜风光地嫁给自己,并且越快越好,那这个就可以放一放,或者安排下去等结果。

然后还有两种,一是改良目前的耕种方法,从科学合理的套作技术,到农具的改革,化肥的制作使用,到水利灌溉设施的升级。

每一样卫其轩都可以做到,并写了计划书,但写归写,要实施,要结果,总归还需要一两年时间的验证。

最后就是去海外寻找产量高的种子,或者是耐寒耐旱的作物,像东南亚地区,他们的水稻一年三熟,虽然有气候的原因,但是不是人家的种子也比较好呢?

现在大清其实是有土豆的,土豆在高寒的地区种植的比较多,像内蒙,河北,山西等地,这个不算多稀奇。但也可以多多推广一下,让其他地方也多种点,比如西南山区。

对了,红薯也有,只不过这个只零星出现,作为一种比较稀奇的外来物种。

洛霜已经让人去收集红薯了,等找到,再掺杂一些他们空间里预存的,经过改良驯化和培育的新品种,然后大规模种植,多得一些红薯藤后,再推广开来。

至于去海外寻找良种这事,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卫其轩是直接写信让九阿哥去办的。

九阿哥一直做生意,和十三行也有交情,但他不能离开京城,限制就很大,其实还是吃十三行剩下的。

九阿哥一早就不满了,但他什么都不能说,朝中明文规定,满人不得经商。

他仗着是皇子,仗着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亲自经商,已经犯忌讳了,要是再插手十三行,那是会触及到一些人利益的。

十三行的背景不是一般地深,等着吧,只要他敢露出苗头来,立刻就有数不尽的朝臣参他一本。

所以说,九阿哥自身就有小辫子,也就不得不缩着。

可是现在卫其轩给了他借口。

卫其轩在信里言明,“钮钴禄格格特别好玩,我为了叫她玩的高兴,所有搜罗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我们不只是玩,也会研究这些东西,就爱琢磨了个清楚明白,然后就叫我们发现了红薯的好处来。原来这玩意儿,是可以当主食的,虽然吃多了烧心,但能饱腹啊。”

送信的人不仅带来了红薯,还带了一个厨子,给九阿哥做了几道红薯制作的食物。

九阿哥尝过之后琢磨了一会儿,明白了卫其轩的意思,这是叫他挑头,去皇阿玛跟前领差事,去海外寻找良种。

按照卫其轩信上说的,红薯的产量好似很不错,因为他找到几乎种的人家,虽然都是零星种了一点,但起出来都是一大串,如果能推广开来,是为百姓做贡献了。

而这一点点的红薯肯定是不够的,他是叫自己去海外购买更好的红薯回来做种,也是寻找其他物种,有红薯就一定还会有别的。

九阿哥一琢磨,立刻觉得这事得办,还要认真的尽最大的全力去办。即便不是为了自己经商,那也得去办。这是为了百姓填饱肚子,为了叫大清江山更加稳固的。

所以九阿哥立刻答应下来,一边准备一边叫人收拾行李,带着红薯和厨子赶去木兰围场,就连等康熙回来都等不了了。

四爷听完,忍不住询问,“这可是大功劳,你就这么让给了你九叔?”

卫其轩微微一笑,“找不找得到另说,找不到是九叔耗费了力气,但也是用心了的,皇玛法不会责怪。”

“没错。”四爷道。

“可找到了,就是功在千秋,九叔是要被百姓奉上神坛的。”卫其轩眼中露出一抹看好戏的神色,“可神仙嘛,高高在上,怜悯众人就行了,这是皇室的招牌,是皇家的恩德。这样的人,得供着,得不染尘埃。”

所以什么政治之类的,就不要沾染了,那玩意儿脏,还容易出事。

九阿哥的人设不能崩塌,他得一心为民,赚钱是为了百姓,出海是为了寻求良种。

所以,以后的帝王,一定会给九阿哥恩宠,甚至给个铁帽子王,高高立起来都是有可能的。

但他,绝对不会成为皇帝,因为皇帝是要耍手段的,无论是皇皇大道,还是阴谋诡计,只不能是一个圣父对不对?

所以,这么一来,九阿哥的机会是没了,康熙不会叫这么一个圣人般形象的儿子成为帝王,因为那是会形象崩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