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田先生端着茶杯,指尖上全然都是滚烫的热度。

他说:“我当初写过状告米价太高、皇商拿百姓血汗钱的檄文,最后因为得罪权贵,他们查到背后主笔人是我,就开始弹劾我……”

他一个小翰林,斗不过那么多大人,很快就被罢官、逐出京城。

因为他名声不好,哥哥家的孩子在私塾也会受到歧视。

哥哥就想让爹娘把田殊除名,但爹娘那会儿已经开始后悔——

他们压根没想到这样的后果,他们当真是觉得京都的官员都是赚大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

哪想到把儿子给榨干了。

最后,田殊的兄弟各自分家,要跟他这个‘罪人’划清界限。

一年后,田殊父母故去,他离开家乡,用变卖老房子的钱买下一艘小船和一点点粮食,开始随江漂泊。

他那会儿其实是存了死志,但心里还是有点活下去的念头。

田殊就想着,随缘吧,能飘到哪儿是哪儿,能撑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

可当他吃完所有干粮,躺在小船上,几乎要被饿死、晒死、冷死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求生的欲望很强烈。

但他那会儿已经没有力气呼救了,偶尔强撑着坐起来,也只能看到一望无垠的水面。

也正是这些水,他才能坚持着活这么久。

可那种感觉却无比绝望,他甚至有种这辈子都见不到岸的错觉。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醒来,太阳很亮,可我却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了。我渴,也很饿,我想着,如果这会儿下场雨,就算是要我做什么,我都认。”

田殊精神有些恍惚,说:“那天,真的下雨了。”

已经没力气弯腰喝江河水的他终于喝到了水。

也就是从那时起,田殊开始做梦。

苏苒之和秦无对视一眼,那年她刚出生。

“都是十几年前的梦了,我现在记得模模糊糊。我感觉在梦中去了好多地方,好多朝代……”

田殊说,“我后来仔细想过,那应该是梦中的梦。我从梦中梦出来时,有个声音告诉我,让我把这些故事总结起来,不带个人情感,写成话本。”

见苏苒之目光看过来,田殊苦笑:“梦境中的内容我一个都记不清了。甚至我自己写了什么都记不起来,只知道再次靠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九个月。”

他居然在江中漂泊了九个月。

没死。

然后田殊被按照流民收编入江安府,他不敢暴露自己的学识,也不想再对政治事情指手画脚。

他想起了自己在船上所做的事情——写话本。

虽然他不记得自己梦中故事,但那些神话传说中的世界构造却留在了他骨子里。

田殊确实写了几则话本,可因为其他写话本的书生跟书肆掌柜关系更好。

掌柜每次给田殊这个外来者的印量都是最少的。

田殊写了两年,还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最后,拿着销量不高话本的田殊被茶馆老板捡了回去,让他在茶馆说书。

这一说,就是十五年。

“我刚去茶馆说书的时候,生意火了好几年,那会儿听我说书的人,都沿着河边排队。可惜近几年越来越不行了,就连掌柜去年都走了,把这茶馆留给我。”

掌柜故去后,田殊就得给伙计们开工钱。

他检查了账本,才发现茶楼已经有五年多没盈利过了。

掌柜的是为了照顾他,才不提这事,还每月都给他六百文月银。

田殊没说的是,掌柜遗言让他卖掉茶楼,带着些钱随便买个小院,安享晚年。

但田殊却不愿意掌柜的心血被糟蹋,他开始顺着有钱人的心思,来编他们喜欢的故事。

上次那个狐妖想要吸精气,最后发现对象是个姑娘的故事,就是因为花钱的老爷不喜欢,他才不再说了。

秦无和苏苒之的茶杯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放下了。

苏苒之心想,原来只看过的那些话本当真是田先生所写。

但田先生已经不记得父亲,她自然也不会提起。

只是表现的对那种神话故事很感兴趣。

田殊说:“随着我年岁增长,我对那些神话故事的因果缘由也记不太清,现在每天说书都靠自己编撰。”

不过,在一众说书先生中,他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才有了自己的熟客。

当然,此后的‘梦中所闻’全都是假的。

真正梦中所见的记录,田殊全都记不清了。

不过,田殊也依靠这个噱头,笼络了几位茶客天天来听他说书便是。

田殊见苏苒之和秦无没有对他流露出惋惜的姿态,这才没最开始那么紧张。

他松了口气,故作轻松的说:“说白了,在下现在就是一个卖艺的,因为先生、夫人给的赏钱足够,我就把自己的经历当成段子讲给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