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十样花22(第3/4页)

孙钊叹了口气,“虽说此番未在庄子上寻到直接线索,可只要继续查,也不是没有希望。”

霍危楼道:“今夜会迁走郡主和冯钰的遗体下葬,忠义伯受了伤,会留在城内养伤,两日之后,请相国寺的高僧为她们做超度法事,太后和陛下都不曾给忠义伯治罪,可也觉得他执念太深有悖伦常,不令他继续修道。”

谋害了那么多孩子,不修道便能算惩罚?

薄若幽骤然觉出冯钦的高明之处,知道官府有可能重查明归澜的案子,便先推个复合条件的替死鬼,若真的替了罪,他便永远的高枕无忧,若未替成,也不一定查到他身上,便是查到了,或许寻不到地宫,即便找到地宫,那也不过是一个因为用情太深的无伤大雅的错。

有了这个幌子,再抹去铁证,他便永远不会是凶手。

窗外天色暗了下来,屋内亦昏黑了几分,薄若幽此刻心境便如同这天光一般晦暗难明。

“还是要找当年的稳婆,元颉远在西北,消息还未传回,若能证实岳明全在镇西军中升迁也和冯钦有关,那至少能证明他帮过的两个人恰好都和法门寺佛宝丢失的案子有关,陛下非昏聩之人,自然明白其中多有玄机。”

霍危楼这话是吩咐众人,目光却落在薄若幽身上,“忠义伯如今知道我们疑他,不过他自以为处置妥当,万事大吉,自会有失去防备之时。”

言毕他看向路柯,“时辰已晚,先去将带回来的金银之物筛查完,孙钊带着衙门的人回去歇下吧。”

话音刚落,侍从在外道:“侯爷,明院正和明公子到了。”

当年第一案的受害者便是明归澜,而昨夜绣衣使入忠义伯别庄,今日又惊动了太后,过了这般久,世家间多半也有了些许流传,明家父子闻讯而来,并不奇怪。

霍危楼令侍从请他们父子入内,二人一路行来,只见侯府衙差和绣衣使们皆一身疲惫,便知昨夜果真有大动作,待到了正厅,又见孙钊、吴襄皆在,不由眸露希冀。

行礼落座,霍危楼如实相告,待听闻并未拿住凶手之时,明归澜父子二人都有些失望。

明仲怀叹了口气,“下官早该想到不会这般容易,可当真是冯钦吗?”

霍危楼自然不会细说,却也不会否认,“如今还找不到关键证据。”

明仲怀何等洞明,而霍危楼素来一言九鼎,他如此作答,几乎便是定了冯钦之罪,他眼底微震,缓了片刻才接受了这个答案,而后便陷入了某种回忆里,“竟会是他,此前归澜帮侯爷和县主在城外置宅,我听他所言,说是城中亲近世家所为,我还颇不信,却没想到果真是多有来往之人。”

霍危楼闻言心底微动,“归澜说过,你们早年间和伯府有些来往,那你可知道当年安阳郡主产后血崩之事?当年郡主的葬礼你也去了吧?冯钦看着可有异状?”

明仲怀不知霍危楼为何问起安阳郡主,可如今知道冯钦便是害了儿子一辈子的凶手,他自然尽心回忆,而他自小习医,对和病疾有关之事,尤其记忆深刻,“此事我知晓,安阳郡主生下如今的二公子之时,怀的十分辛苦,生产之时颇为艰难,当时的确血崩过一次,当时还惊动了宫里,太后派了太医去救命,当时据说已经救回来了,可太医离开之后,郡主还是未曾坚持住,后来葬礼下官自然去了。”

明仲怀眯了迷眸子,他是医者,说起病人惜亡,本该心怀悲悯,可想到冯钦之恶,却又觉得这或许是冯钦的报应,“他们夫妻那时候素有恩爱美名,安阳郡主产后过世,冯钦颇为悲痛,人好似失魂了一般,不仅对新生幼子不闻不问,便是染了时疫的长子,也只让下人照看,正是因此,冯家大公子因照料不当病逝了。”

“大公子病逝的时候,安阳郡主头七都还未过,自然对冯钦又是一重打击,他将长子草草安葬,一蹶不振,整整三个月闭门谢客,三个月之后,便变了个人似的一心求道了。”

说至此,明仲怀看了明归澜一眼,瞳底仍有不甘,“说起当年两府之间有走动,亦是因为安阳郡主怀大公子之时,也因体弱颇为艰难,当时还是我父亲为郡主精心调养,这才让郡主顺利诞下了那孩子,那孩子生辰颇为吉利,小小年纪便聪明机灵,京中颇有美名,却不想过刚易折,慧极必伤,是个早夭的命格。”

明仲怀忍不住去看明归澜的腿,“彼时冯钦对家父颇为感激,明家虽非侯爵,却也是世代医家,两家走动也不算攀附,后来冯钦一心求道的前两年,与周围世家都少了往来,这才与我们家走动少了些,可我没想到,他竟会将主意打到归澜身上。”

想到薄家小公子也为其所害,明仲怀看向薄若幽的眼神也带着几分悯然,可薄若幽和霍危楼这些了解案情前后缘故的人却觉得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