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4页)

她怔了怔,低头看了一下脚下的泥土若有所思:“也许是泥巴玩得太好了。”

“……”

系统无言以对,系统随她去了。

-

年后几天,年味渐渐散了。矿场上逐渐复工,姜星也开始忙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他更多的是往城里跑,而不是去车队那儿。

姜秀梅不明白他又在捣鼓什么,把人拦住问了问。

“我是见车队逐渐步入正轨了,现在已经不需要我坐镇了。大家都是本地人,这路走了一年,逼着眼睛也能开了。”姜星说:“我之前和俞先生商量过了,现在我得想个法子,让车队能继续开下去。”

姜秀梅急着问道:“车队要开不下去了?”

“不是,以防万一嘛。”姜星说:“万一有一天,这矿挖完了,俞先生走了,那咱们怎么办?这儿的路又不通,除了矿也没别的东西可以运,到时候大伙那么多人喝西北风去啊?”

俞文成在生意场上打滚了这么多年,在他身边的这半年,姜星耳濡目染,自然也变得成熟许多。别的不说,至少眼界是上去了不少。

“是这个理。”姜秀梅也点点头,也变得焦虑起来,“那你现在要干嘛去?”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等我回来你就知道了。”姜星说完就出门去了。

他是去注册了一个新的物流公司,专门运输小型货物的。

有俞文成在前提醒,姜星早就把该准备的准备好了,剩下不过是手续问题。

这半年里,他赚了不少钱,支付车队兄的发工资,还剩下不少,足够他周转了。

姜星这一去就去了四五天,才把所有的公章和证书都给办妥当,再回来时,好几天没刮的胡子冒出青青一茬,不过他眼神很亮,很亢奋。

俞文成说得没有错,要想把生意做大做稳,还是要广开客源。这山村就俞文成一个客源,这对姜星来说太被动了,他得把生意做到城里去才行。

“小满。”姜星看着注册的文书和公章,乐呵呵直笑道:“还记得舅舅跟你说的,要让你上最好的幼儿园吗?”

姜小满记着呢,“镇上要开幼儿园啦?”

“咱们要搬到城里去。城里有最好的幼儿园。”

姜小满听了眼前一亮,但眼睛很快暗淡下去,有点开心又有点不开心。

她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好多年啊,她有记忆起就生活在这里,要是真走了,她会很不习惯的。

可是她又想上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滑梯,有小朋友,可以每天一起写作业,上学,她也能交到更多的小朋友了。

镇上当然也有小朋友,但是和姜小满同龄的小朋友都不学习,甚至有的还只会咿咿呀呀叫,话都说不清。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玩,当然更不想和姜小满一块学习了。

要不是因为如此,她也不会和俞清时成为好朋友。

当然,那些一年级的小朋友才不承认是因为唐老师总夸姜小满聪明让他们觉得挫败呢。

一个人待久了,姜小满有点寂寞。如果能去幼儿园就好啦,那里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小朋友,也爱学习,爱交流。

姜小满犹豫了很久,在家乡和幼儿园两者中间纠结来纠结去,小小声问姜星:“那,我们去了城里,还可以再回来吗?”

“当然可以,放假了就回来。”

姜小满立即道:“好,那咱们搬!什么时候去呀?”

“嗯,时间还没到,不过快了。”

“……”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姜小满感觉又被骗了,气得一晚上没理他。

姜星跟她再三保证说这一次是真的了,他已经在张罗公司地址,也在拜托人相看房子了。

等稳定后,就搬,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那好吧,信他这一次。

姜小满又满血复活了。

她觉得,这么大的事情,应该要告诉唐老师才对,于是第二天就央求姜星带她去唐老师家。

唐老师家也在这个镇附近的村庄,位置比较偏远。

过年后二十来天都是寒假,他现在不在学校,快一个月没见过唐老师了,姜小满有点想他了。

今年的过节礼还没给唐老师送过去,姜星和姜秀梅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姜星带着小满动身送去。

姜秀梅给唐老师准备了五条腊肉,以及各种鸡蛋啦,挂面啦,很多很多东西,让姜星背着去。

东西不贵重,但心意要传达到的。

去年的过节礼,姜小满还没什么记忆,今年是第一次去唐老师家。

她懵懵懂懂问:“舅舅,为什么姥姥说逢年过节就要给唐老师送礼呀?”

“因为呀……”姜星长久的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忆什么,“因为唐老师是我们家的恩人,做人要知恩图报。”

“为什么唐老师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