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2/2页)

羽青鸾处理完宫务,下午便出宫回了她的长公主府。

裴曙已经等在府中,送来了裴三郎托他带回来的满满一车货物,以及一口箱子。

羽青鸾与裴曙聊了一会儿,询问了些不方便让朝臣们知道的确切情况,这才派人送裴曙回府。她送走裴曙后,又看了眼箱子,箱子不大,但有封漆,显是贵重之物。

随车运回来的则是裴曦捎回来的沿途特产,还有些分得的战获。

羽青鸾挑了些特产和瞧着挺不错的珠宝送去镇国夫人府,让管事带句话,“一切皆安。”这才自己抱着箱子回到小院中,开启箱子,就见里面全是书信。

她顿了顿,转身,把裴三郎之前写的那封以“亲亲青鸾”为开头的那封书信取出来,心想,有信送回来,为何还有这么大一箱的信。她把箱子里的信取出来,赫然发现里面的信至少有二十余封,最底下还有一册线装的书,写着“风土人情地理册(一)”。

每封信都有编号,她按照编号逐封查看。

信里写的都是沿途见闻,有时候每天写,有时会隔上几日,内容颇为有趣,又有些好笑。

堂堂七尺男儿,竟然被小小虫子吓住。“本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可怕的虫子,孙大才竟然说,无妨,此虫无毒……”

他路遇巨蟒,竟然写信说:“幸好马怂没敢上前,本公方保得颜面”。裴怂怂自己怂时,竟然说马怂。

“本公潜移默化了足有两月有余,孙大才终于肯洗脚了,然后,唔,真香。他现在天天洗脚……”臭脚真香?是何道理?

待写到依山城时,又写,“休整两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顺便做了点买卖,再让大家伙儿往家里捎点特产,寄些书信回去,本公攒了好多书信……”确实有点多。

攻城时,写:“兵贵神速,既然有骑兵,当然得发挥骑兵的用途。”

“预先安排内应进城,夜里趁对方不备,开城门,夺城,里应外合,勉强算是智取吧。”

打怀城则是“打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让他们休息,让他们连日疲惫,消磨他们的战意,最后累得如同咸鱼,只求速死……”

最后一封则是告诉她关于那本风土人情地理册的,是他根据沿途见闻整编的,她闲暇时看看。

羽青鸾翻开,便见上面写有经行封地的风土人情、地势地茂、当地特产,还绘有地形图和道路途,甚至会有些商人们绕行的山道。

不算详细,但让人看完后有个大概的了解。

朝廷也有地图,却是城池图,绘有山、河、城、主要道路,不会记载风土特产,也没有多雾、多雨、山阴面少于阳光之类的记载。

有这样的东西,对战事起到的帮助亦是极大的。

羽青鸾回宫的时候,把裴曦给她的那本风土人情地理册也带进了宫,在殿中只剩下她与父皇时才拿出来,给她父皇看,让她父皇看看,再给她讲讲这样的东西在治理天下和行军打仗时的用途。

天子见羽青鸾是特意等着太子走后才拿出来,不由得看了她一眼,这才仔细翻看,待看了十几页后,合上,这才跟她讲有这些对于行军打仗和治理天下有哪些助益,进而讲到怎么带兵,怎么利用山形地势甚至天时作战,包括雾、雨、趁夜等。

他讲到掌灯时分,这才把它还给羽青鸾,让她早些歇息。

父女俩很默契地没提羽飞凤。

于羽青鸾而言,自羽飞凤立为太子之后,他便不止是她的弟弟了,他在努力地当一个太子,一个未来的天子,而不是在当她的弟弟。姐弟之间相处,与君臣之间,是不一样的。

她能与自家父亲说的话,不能对羽飞凤说。便如手里的这本书,她拿来给父皇,父皇会为她解惑,会教她。她找羽飞凤,羽飞凤会让裴曦回不了京。一个太子,在亲随军中安排几个人在出征路上意外亡故一个公爵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他如果孙大才下一个密令,孙大才也不得不听,不能不办。

天子在羽青鸾走后,慢慢起身,去往皇后的宫殿。

连护着太子长大的青鸾都防他到如此地步,太子的将来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