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4页)

几位贵公子直琢磨,有点懂,又好像有点没太懂,不过听裴三郎的意思就是能赚钱就是了。

裴三郎心情沉重地长叹口气,愁。下一步计划总得进行吧,有些事要不要提前打预防针?这要是不打好预防针,他们的眼睛也只会盯在这金子上,将来清账撤资的时候,绝对舍不得。打预防针吧,那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

姜二郎问:“三郎可是还有什么为难的?”

裴三郎说:“你们比我清楚太内司每年要花多少金子,他们的钱从我们钱庄过,哪怕我们一两金子只赚百文钱,这是多大的利?天下多少豪商,圣京城中多少衙门,如果都像太内府那样,其利无穷大。我们一家钱庄是忙不过来的,那自然是要开分店。圣京城能开,其他的各城再开,金子铜钱的买卖就如我们钱庄的名字一样,汇通钱庄,汇通天下了。”

耀公府的二公子上前摸裴三郎的额头,说:“没烧呀。”

裴三郎又把契书拿出来,让耀公府的二公子把金子从钱庄过一下一两金子给太内府多少利再念一遍。

二公子说:“二百文呀。”他说完,顿住了。这么好的事,他愿意天天拿金子来滚千八百遍都不嫌累。

他们又再把裴三郎之前说的琢磨了下。

好事呀。

那得多少金子赚,发了啊!

云公府的四公子大声叫道:“这是要发大财了呀!”

裴三郎抬手比出一个“三”字,说:“三年,我们这买卖最多只能干三年,甚至可能只干两年。之后我们清账,将各自的本钱和利钱撤出来,将钱庄转交给天子或朝廷。到那时钱庄将归为朝廷的一个管钱财的衙门,诸位想从中担任要职也非难事。进献钱庄,想必朝廷不会亏待我们,兴许就能封侯。这笔买卖,几位干是不干?”

云公府的四公子没反应过来,问:“为什么要献给朝廷?”

姜二郎悠悠接话道:“想封侯拜爵而不想被抄家灭族的话。汇通天下的钱财只能被掌握在朝廷和天子手里。”他叹道:“三郎,你这买卖可真是……够大的。”

云公府的四公子顿时明白其中的风险也明白其中的利益了。他顿时没音了,整个人都凝重起来。一边是封侯拜爵,一边是抄家灭门,不用人说也知道怎么做。

裴三郎说:“我们不要张扬,埋头挣钱,争取在这两三年里把下一代万金封侯的金子都赚够。”

几人忙不迭地纷纷点头。这个必须!只赚三年,那还不得闷头赶紧赚!往后钱庄归了朝廷,可就没有这么好的买卖了。

裴三郎说:“接下来,诸位公子就不要怕跌身份,钱庄管事的活计干起来,若是将来归入朝廷,说不定除了爵位,还能捞些有实权的肥缺。”他说完,又指了指脚下。

八位贵族公子同八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裴三郎。

裴三郎当即给他们安排活计。总行得设,分行也得开,各大衙门、各种豪商这样的大客户得拉。他们把事情操持上,那就是提前把位置坐上。现在他们能让管事忙活,回头难不成还让管事帮他们领官位当差不成?

裴三郎给他们交待怎么办银行和搞金融。

他们点起火把和油亮,一直谈到夜深,记事用的竹板都不知道用了多少。

很多安排,八位贵公子想都想不到,裴三郎说到了他们都听不明白,得细细解释才懂。

裴三郎困得不行,打着呵欠上了马车离开。

姜二郎叹道:“裴三弟其智若妖。”想得实在太周全了。

鲁二郎用胳膊肘撞了他一下,低调点。他眉开眼笑,“若裴三弟没有这能耐,我们哪有这等好事。”

姜二郎回头看向身旁的几他几位,叮嘱道:“钱庄买卖上的事,勿必千万谨慎小心,便是家人,往后也不要再多言了。”要不然,连这两三年的金子都没得赚,而且,也没得侯爵可想。裴三郎有两大内供买卖在手,脑子又活,封侯不在话下。钱庄于他是锦上添花,于他们却是必不容失。

这种事情哪用多说,都知道其中厉害。一群人默默应下,各自回府。

裴三郎躺在马车上,想想,还是害怕。他再想想,又觉得这事必须得干。钱流通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民生,才能改善生活。这么大的利益,有钱,凭什么不赚。他这事干出来,也是有利于天下、有利于天子的好事。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想自己的江山越来越穷的吧!即便天子琢磨过味来,觉得他赚得多了、摊子铺得太大触及国家命脉了,他及时把钱庄上交,也能狗头保命的吧!怕就怕他们是九个公侯家的贵族公子,又弄到那么多金子铜钱,真怕跟谋反扯上边!

裴三郎在马车上翻来覆去,困得不行,还睡不着。他都不敢跟镇武侯讲,怕镇武侯为保平安,先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