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照片(第3/3页)

文森特惊于戚雨信对战船数量与情况了如指掌,他连忙道:“八月一日,那时间完全不够!我们——”

戚雨信打断:“够不够,与我无关。如果不是你来了,今日我们便打算登岛进攻,你们会因为拒绝和谈而被屠杀。给你八天的时间滚开,已经足够宽容,毕竟你们逃离印度只用了一天。”

文森特:“八天根本就不可能,你不知道岛上有多少人,这安排绝对无法——”

戚雨信转头对左手边的军官道:“派遣鲸鹏,以昨日的两倍规模,开始轰炸。”

文森特急道:“不——我都已经坐在这儿了!“

那军官丝毫不怀疑戚雨信的命令,径直走出了房间,戚雨信也叠了叠衣袖:“希望这位先生能少说些话。战败者要有战败者的姿态。是否给予仁慈,不过是看我们的心情。”

文森特两手紧紧的攥着一起,他应该已经听到了头顶上的鲸鹏似乎准备前进的汽笛声,面上显露出几分羞辱的神色。

戚雨信也不愿意逼得太紧,起身道:“协议有诸多部分组成,我已经说好了绝不可动摇的部分,若是不能接受便不必多谈,若是能接受,那就请跟你打过交道的俞少卿细细详谈吧。”

说罢,戚雨信叠起折子,毫不犹豫的走出了议事间。

房间里一时沉默了。

俞星城适时开口:“文森特先生,我们还谈吗?如果八月一日做不到,那关于人质、物资的事,也没必要继续商量了。”

头顶鲸鹏的汽笛声已经响成一片,似乎至少有二十余架鲸鹏朝西南方向的斯里兰卡岛而去。

文森特一咬牙:“……谈!”

这协约几乎在两日内就被拟定下来,小燕王确认之后,在远洋宝船的甲板上举行协约签订仪式。

小燕王没有露面参与,协约签订的主官是戚雨信,陪同签字的是俞星城与谭庐。甲板上支起了一张长桌,一侧坐着大明的官员,一侧坐着以文森特为首的文官与军官。

俞星城坐在戚雨信旁边,大明官员清一色穿着官服,英国军官们则大多穿着附满亮晶晶纽扣与勋章的军服。

两方的主持着宣告仪式开始,而后阅读条例,签字盖章。

戚雨信拿的是小燕王与他本人的官印,而文森特则持有旧英属地的印章与他本人的姓名章,在一侧按下火漆印。

文森特最后按下章,刚要把协约文件交还给礼部主事,忽然就听到了一阵欢快的法语:“各位先生——哦,还有美丽的女士,来,朝这边看过来。不要动头,我们要等待一段时间!”

文森特看着那架起的机器,与钻到机器后面盖着布的法国人身上,腾的一下站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俞星城道:“当年在淡马锡协约签订时,不也有画家到场了吗。这次倒不是画家,而是照相师。算是一个见证。当然,为了让世界见证这份协约,我们自然也请来了记者。到场的有印度、法国、大明与普鲁士四地的记者。”

文森特:“这,你们怎么没有提前说?!”

俞星城:“签订协约时有记者到场,不正是贵国的习俗吗?我们是尊重习俗罢了。还请文森特先生坐下,拍照马上要开始了。”

那法国的摄影师似乎就爱看英国人吃瘪,笑道:“曝光需要六分钟的时间,请各位看过来之后不要乱动,我们等待六分钟就好。”

老式摄像机没有闪光灯,而且要等待很久,俞星城他们都不能说话动嘴,因为会导致脸部模糊,所以都这样静静的坐着。直到照相结束,文森特与军官们怒气冲冲的离开甲板,记者们争先恐后的到长桌前,去抄写协约的条目内容。

等到过了几日,俞星城才拿到那一张照片。

或许也是大明能载入史册的第一张外交照片。照片虽然是黑白,也稍有颗粒,但仍然能看清其中各位的面容,也包括坐在这长桌上的俞星城。

俞星城靠近图像中间,在其他人略显呆滞或严肃的表情中,她像是习惯性的露出相机前的微笑,竟成了照片中唯一露出笑容的人,明眸善睐,端然柔和。

依稀能感受到日光海风在照片之中,她表情自信,就像是目光穿过了未来,成为了活在历史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