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西岩先生:“……”

西岩先生觉得有必要给读书人们正名:“都是读书人,怎会做泼粪这种事?你莫要胡想。”

盛景意还是不放心:“那他们要是往我们家墙上题诗骂我怎么办?”

西岩先生不反驳了,这还真有可能。何况盛景意还是女孩子,很多人听到这一点便会心生轻视,哪怕书是好的,他们也不愿意多看半眼,署个假名倒是可以避免这一点。

西岩先生挑出盛景意匿名坑人计划里的另一个问题:“你是准备先让畅清园那些女学生先学了,再把它推广开去?”

盛景意点头。

西岩先生道:“这怕是有点慢,你回头给我几套样书,我附上信叫人送给几个老朋友。他们不是管着国子监就是自己搞了书院,倘若觉得书是好的,自然会让负责教算术这一块的人改用这套教材。”

至于以后科举或者选官要不要考算术,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大可以让广大学子先感受一下算术的魅力!

盛景意两眼一亮。

这就是有个士林大佬当老师的好处啊!

要是一套书被所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选为教材,还用愁销路吗?

唉,她也不是想什么钱不钱的,主要就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数学之美!

有西岩先生发话,盛景意麻溜地把书稿拿去给寇承平。

寇承平听说有新书,还挺感兴趣的,兴致勃勃地打开准备一睹为快。可惜只看了几页,寇承平就默不作声地合上了,第一册 他倒不至于看不懂,只是吧,他为什么要看这个,是话本不好看吗?

他虽然早就知道盛景意和李婉娘整天凑在一起研究算术,却不知道她们还能这么丧心病狂,竟试图拉着所有人和她们一起学!

不过听盛景意说西岩先生会跟人推荐这套教材,寇承平顿时精神抖擞地安排人手开始刻雕版。他们太平书坊就是卖教辅资料起家的,没有人比他们更懂教辅资料有多赚钱,尤其是这种大佬推荐的教辅资料,那绝对是要人手一本的!

寇承平马不停蹄地安排人手干活,务必要让更多人能尽早看到这套好书。

至于以后科举和选官考不考,那就和他们没关系了,反正他们又不会去科举!

金陵这边岁月静好,临京那边气氛却挺紧张。

邱家倒台只是拉开了序幕,孙家又不是傻子,他们家也是有聪明人在的,完成一通弃车保帅的操作之后他们冷静下来把整件事复盘,发现这事可能不仅冲着邱家来,还冲着他们来!

他们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开邱家,导致很多骑墙派不再观望,果断倒向了其他人。

他们现在做起事来越来越不顺手了!

孙家不是没想过进一步追查,可太上皇竟说想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把一批宗室子弟接到了临京。

这可就让孙皇后和孙家都乱了阵脚,太上皇暂时不同意立瑞庆郡王为太子也没什么,太上皇年纪也不小了,还能有几年可活?可太上皇要是一意孤行,非要推某个宗室子弟为太子,瑞庆郡王的太子之位就真的要飞了!

孙家没心思深究到底是谁做的局了,他们现在只想查清楚这些宗室子弟之中到底有哪些人得到了朝臣或者太上皇的支持。当年对宣义郡王做的事,他们不可能再做几遍,可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这些事本来离金陵挺远,盛景意无从接触,不过朝廷之事牵涉甚广,细究之下还是有影响的。

比如到了二月底,唐氏夫妇特意到谢家与盛景意道别。

赵博士来金陵国子监任职,本意是躲开外头的纷纷扰扰,可今年皇室乱象初现,老宗正年纪又大了,朝中挑来挑去,竟挑中他这个宗室闲人继任宗室之位。

赵博士虽想过只有他们夫妻俩的神仙日子,可朝廷的调令没得情面可讲,他再三推辞也只被当谦虚,还被长辈说“推脱过头了可不好,差不多就得了”。

赵博士没办法,只得和唐氏商量着回临京任职。

唐氏虽放不下畅清园的事,却也没法让丈夫一个人回京,只得领着赵博士来与盛景意辞行。

盛景意自从知晓唐氏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对唐氏便分外关心。听唐氏说要随丈夫回京,盛景意自然舍不得,不过赵博士这是高升,她笑道:“赵博士升官了是好事,我听说宗正可是管着所有宗室的要紧职位。”

唐氏叹了口气,与盛景意透露了临京如今的情况。

盛景意一听便明白太上皇的想法,过去太上皇偏宠宣义郡王,反给宣义郡王引来了杀身之祸,现在太上皇即便对穆钧有愧于心,却也不会再明着偏爱穆钧,反倒找了这么多宗室子弟到临京。

现在孙家头疼的恐怕是该怎么从里头挑出真正需要注意的“太子候选人”。

盛景意隐晦地向唐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不偏不倚,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