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3/7页)

姜芸:“也不是绝对的,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万一天上真的掉个馅饼,而你没接住,那多懊恼啊。反正我看着,有文化的总比没文化的要好。前些年闹得那么厉害,可现在城里不还是在印杂志、报纸?这不都是有文化的人写的吗?”

杨晴没想到姜芸居然有这样的见识,惊讶得不行。

姜芸微微笑了笑,“我这都是在报纸和杂志里看到的。郑知青让他爸妈寄来一些,你也可以看看的。”

杨晴就跟她道谢,两人带了工具说着话一起回去。

姜芸和她先去了知青点,她要去看看菜畦。

因为灵泉的功效,她家的番茄已经结了小果,再过些天就会长大成熟。

福爷爷和小哥俩还有姜家几个小孩子正在那里修理外面的篱笆树。

他们想夹出一分地的范围来,但是需要不少棍子,这得慢慢攒。姜芸就想了办法,把不走人的那一面直接栽一些荆条、荆棘、野生的花椒、野枸杞乃至一些杨树、槐树等的小树苗。

他们只需要刨一长排树坑,然后填进去正常的泥土,再把树苗苗栽上即可。

反正有灵泉金手指在,这些树苗都会活下来的。

这不,才几天功夫,这些树苗已经舒展开,枝枝蔓蔓地交错在一起,差不多可以阻挡外人随意进出了。

看到她过来,孩子们都欢快地叫姑姑。

姜芸笑道:“中午在这里吃饭,姑姑给你们做大葱炒鸡蛋。”

大葱炒鸡蛋和韭菜炒鸡蛋是完全不同的口感,一样好吃下饭。

孩子们欢呼起来,“吃大葱炒鸡蛋咯。”

虽然不能随便吃肉,但是鸡蛋也非常好吃啊!

尤其没有激素不喂药,纯粹吃粗粮野菜,喝灵泉水的母鸡下的蛋,好吃得让人做梦都是香甜的。

姜光熠开心地道:“姑,你什么时候让你们家猫大王再去抓鱼啊?”

姜芸眼睛弯弯的,“那得它自己乐意呢。你娘让你在家里守着,你也不喜欢是不是?”

姜光熠一想也是,猫大王有抓鱼和不抓鱼的自由,不能因为他们想看,它就去抓。

听别人的话,那还是大王吗?大王肯定是自成一派,不受人指挥的。

有郑毕臣和任向成帮忙浇这里的菜,姜芸和福爷爷不用管。忙活一会儿,姜芸就领着孩子们回家做饭。

自从姜芸带着小哥俩回了一趟娘家,之后孩子们就亲密起来。

大舅家四个孩子,姜光辉今年13虚岁,已经考上初中读初一,慧玲9岁,弟弟姜光熠6岁,小弟姜光明4虚岁。

二舅家两个闺女一个小子,老大玉玲7岁,老二爱玲4岁,小子光亮还没满周岁,没断奶不会走路还需要人看。

慧玲和玉玲是女孩子不用下地也不需要出门捡柴火,她们就在家里看孩子、收拾院子、喂鸡,帮着大人做饭。

几个小子年纪也不大,干不了什么,但是他们闲不住。以前乔美英不许他们过河去红丰大队那边玩儿,现在他们不管了,姜光熠带头,姜光明、姜爱玲,再加上二大娘家小孙子,呼呼啦啦地整天去找小哥俩玩儿。

乔美英知道以后还私下里教育,结果小孩子怎么可能听话,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刚说完一眨眼就不见了人。

后来,乔美英也没辙,随便他们闹腾去。

因为几个小子有时候就在姜芸家吃饭,丁桂梅还让李桂芝送了一些粮食,免得把闺女家吃空了。

而小哥俩也不偏不倚,如果和他们一起吃了鸡蛋,就会让他们捎两个回去分给在家的慧玲和玉玲,谁要是偷吃了,以后就不带他玩!

所以姜光熠馋嘴,也不敢偷吃小哥俩给姐姐们的鸡蛋,保管好好地送到她们手里。

慧玲和玉玲就更喜欢两个小表弟,慧玲还悄悄给小哥俩缝个口袋,栓上麻绳,让他们背着,这样如果有什么小玩意儿就可以放进去了。

姜芸看他们处得好也高兴,反正家里有鸡蛋,粮食也够吃的,她就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好吃的。

如今,这些孩子说起姑姑来就跟小哥俩说姥爷似的,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跟梦一样呢。

前天姜芸把自家的花生拿去炸了几斤油,丁桂梅也让李桂芝送来两斤,所以现在她家吃油还是可以的。

小孩子们童年的时候多吃点好的,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值得回味呢。

正做饭的时候,铁头和柱子一起过来送柴火。

小海立刻跑出去看,他也不用称重,就自己掂量一下,只要自己拎着费劲就是够了,然后喊小河拿两个鸡蛋。

以前都是小海小河自己去捡柴火,可他俩还小,背不动,而且捡柴火多浪费时间呢。

他们还得隔几天去赶集卖鸡蛋,还得照顾鸡鸡鸭鸭,还得帮老婆子们记账,就不想去捡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