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2/2页)

对于梁皇后的做法,齐覃是很能理解的。

——只要太子一日不登基,就一日不算尘埃落定。梁皇后就算是再小心谨慎,也是不为过的。

*

林詹拿到新材料之后,就立刻开工,把他根据现有的火炮的改进品造了出来。

与原来的火炮相比,新造的不但射程更远了,准头也增加了。

如果说,以前的火炮打出去,瞄准全靠运气,杀伤力以覆盖堆积的话。经过林詹的改进,准头的误差已经控制在三步以内了。

这个误差在后世看来,简直就是可笑。

——这能叫误差吗?这就是没有瞄准过吧?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堪称精准了。

至少,用来在陆地上攻城,或者在海上打击敌舰,都绰绰有余了。

齐晟很满意。

他一面命林詹继续研究,怎么把这种火炮装到船上,一面吩咐齐述,着手开始联络瓦剌、摩根,商议一下,把那些不肯臣服于大晋的部落,全部都收拾一遍。

为了日后海陆两军一同向西推进的计划,草原,必须是和谐的草原。

如果他们不和谐,那就打到他们和谐。

至于瓦剌和摩根愿不愿意当这个马前卒嘛…………

相信他们见识过火炮的威力之后,会很愿意的。

只要他们头一次怂了,那么天长日久的,总会变成大晋的狗腿子的。

*

天子又病了。

这才刚入秋,就染了一场风寒。

几大御医轮流守在含光殿,生怕一个不注意,让天子有个三长两短。

太后来几乎天天都来看一回,每次都得齐晟费尽心思地把人安抚住,劝回去。

他自己还不觉得如何,梁皇后先看不下去了,就悄悄对他说:“明日太后再来,你略劝几句,就装晕。剩下的,有为娘替你应付。”

不只太后心疼自己儿子,梁皇后也心疼自己的儿子。

本来天子病倒,齐晟心里就着急。

外朝有政务压着,一日不得松闲,回了后宫,还得一边关注天子的病情,一边安抚太后。

这才几天,人就已经瘦脱了形了。

齐晟也已经忍到极限了,梁皇后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便点了点头,“有劳母后。”

他顿了顿,又低声劝道:“祖母也是这回吓得狠了,母后缓着些和她说。”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梁皇后说着,看了沉沉不醒的天子,禁不住叹了口气。

这一回,天子怕是真的熬不下去了。梁皇后是既难过,又替替天子庆幸。

——天子一病就是好几年,如果不是因着太子年纪小,他心里强撑着一口气,哪里能一次又一次的险死还生?

御医早有断言,就天子的身体,如果抛下一切,安心静养,还能再有三五年寿数。

可是,天子之所以强撑着一口气,就是因为放心不下太子。

于是,他但凡身子好一点,就忍不住关注一下太子的情况。

大到理政时朝臣有没有或明或暗地刁难他,小到大宴群臣时不要多饮酒,竟是比从前他身体康健的时候,操心更多了。

这个中缘由,齐晟心知肚明。

天子之所以会如此,无非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对于继承人就越发地放心不下了,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草木皆兵。

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因为理解他的心情,齐晟平日里虽也常劝他休息,但言辞都很委婉,尽量不让他觉得,自己耗尽心血,却还被人嫌弃。

齐晟知道,自己的提醒与担心,父皇一定听明白了。

但他却一直装做不明白,依旧我行我素。

齐晟见他如此,也不敢再劝了,只每日里暗暗忧心,让王御医随时关注他的身体,调理的药膳几乎每隔四五天,就要换一个方子。

可以说,只要是自己能做的,齐晟已经做到了极致。

但无论他做得再好,也阻止不了天子的身体一日比一日更不如。

等到第二日,太后又来的时候,齐晟就按照和梁皇后说好的,劝慰了几句,就一头栽倒了。

太后的唉声叹气戛然而止。

还是梁皇后眼疾手快,吩咐伺候的太监,“快,把太子扶到外间软榻上去。”

“对,快扶过去。”

太后的声音都变了,“御医呢,快来给小六看看。”

看着孙子消瘦的脸颊,她心里是止不住地后悔。

——怎么就光想着儿子,忽略了孙子呢?

她虽然是个深宫妇人,却不是一点大义都不懂的。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孙子是一定不能再倒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