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2页)

更惨的是,到死他的《聊斋志异》都没发表出来,只有几个亲朋好友来信索阅、抄录。

到他死后五十年,这本书才正式刊行天下,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这本他穷尽一生写出来的书,硬生生让他穷了一生。

穷到他都开始在除夕日写《除日祭穷神文》!

这篇文章的内容绝对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穷神啊你为啥老跟着我!财神和我有什么仇?你和我又有啥亲戚关系?求求你快走吧,我不会怪你喜新厌旧的!!!”

太惨了。

真的太惨了。

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吴普看了眼卡面,这是个四十一岁的蒲松龄,正在他的东家老毕家坐馆教书。

蒲松龄会在这里教书足足三十年,勉强能混饭吃混到七十岁,有钱买笔墨疯狂写书。

想想蒲松龄脑洞奇大,远胜许多脑袋空空的现代写手,吴普就忍不住感慨大佬真是生不逢时!

唉,可惜早过了版权保护期,要不然版权费都够蒲松龄吃香喝辣的了。

好在接下来蒲松龄没什么要紧事,估摸着可以留下来和冯梦龙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在现代大展身手。要知道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多人翻拍《聊斋》(拍成啥样姑且不论)!

吴普忍住没第一时间把蒲松龄召唤出来,转而去翻另一张稀有卡。

很快地,吴普震惊了。

王安石!

活的老王!

这个老王退休(罢相)了,每天在金陵瞎溜达,不时接待一下来访的客人,看看各方给他写来的信,偶尔还在纸上写写画画骂骂人(比如骂福建人)。

据说老王当时经常奋笔疾书,愤懑不已地写下“福建子”三个大字,可见他对自己曾经的得力爱将吕惠卿恨到不行,认为新法就是毁在他手上的!

可见王安石不仅很爱写日记(章惇后来曾经根据王安石《日录》重修《神宗实录》,可见他有多沉迷搞日记),还爱特别爱记仇。

老王啊老王,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

吴普现在特别期待苏轼回来,当场给苏轼一个大惊喜。

想想看,苏轼他这次回来不仅见不到李白,还要和王安石重逢!

感动不感动,就问你感动不感动!

吴普当场把王安石两人召唤出来,给他们讲了讲博物馆这边的情况。

蒲松龄一个写神鬼小说的,听到自己来到几百年后,激动到不行,没想到真叫自己给碰上了。

可惜回去后他们记不得这边的事。

这稀罕素材,一定得写篇文章记录一下。

相比之下,当过两轮宰相、干过不少大事的王安石就要沉稳许多。他打量着年纪轻轻的吴普,好奇地说道:“你是说苏子瞻也来这边了?”

吴普说道:“多亏了你们在外面捞人,要不然他现在还在蹲大牢。算算时间,他估摸着也快到黄州了吧。”

苏轼这次乌台诗案,苏辙、章惇、王安石这些人都在外面说过情,要不然他说不准就要被人死咬着不放。

王安石捋须说道:“他向来口没遮拦,太容易让人找着错处了。”

两人聊完苏轼,冯梦龙也应吴普的召唤过来陪客了。

冯梦龙研究志怪小说的时候已经读过聊斋,对于蒲松龄的脑洞十分佩服。

若说他写书还脱不开历史和现实里那点事,蒲松龄那可真是天马行空,想的全是常人想不到的事物,偏又叫人觉得这些事很可能发生在身边。

人有情,仙有情,鬼有情,妖亦有情,天地鬼神,世间万物,无不可书,无不可颂!

冯梦龙也是个考了大半辈子功名的落魄写手,见了蒲松龄这个比自己还穷的后辈很有些惺惺相惜,拉着蒲松龄的手就开始熟门熟路地画大饼:“你是不知道,你的书后来可火了!你来了,说不准可以打造出一个聊斋宇宙!”

蒲松龄:“…………”

虽然听不太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冯梦龙热络地和蒲松龄打完招呼,才注意到还有另一个人是吴普没介绍过的。

冯梦龙热情地问:“不知这位前辈又是何人?”

吴普笑眯眯地给他答疑解惑:“这位便是临川先生王安石。”

冯梦龙:“……”

吴普不知从哪摸出一本《警世通言》,打开目录指给王安石分享冯梦龙的巨作,其中第三卷和第四卷都是王安石主场,一篇是前面苏轼已经亲自品读过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是专门写王安石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冯梦龙:“………………”

冯梦龙觉得世上就没有比吴普更爱拱火的人!!!

王安石一向是爱读书的,得知这竟是以自己为主角写的传奇话本,顿时来了兴致,接过吴普手里的《警世通言》细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