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七零之后妈(一)(第2/2页)

锦元如今的身份正是下山的知青,父母都是纺织厂里的工人,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大哥去年刚刚成家,为了不下乡,顶了父亲的工作。

按规定接下来自然就是两个小的了,弟弟哭着闹着不下乡,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也总是会被忽略,陆寒梅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姑娘,就被送到了宁阳村。

锦元从这具身体里醒过来的时候,她正在火车上,发着高烧,还好有火车上遇见的知青帮忙照顾,才没有烧成傻子。

不过始终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从小在家里虽然比不上哥哥弟弟受宠,也从来没有遇见过什么大挫折。

短短几天,被父母劝说要照顾弟弟,送自己下乡,又听说乡下的日子难过,一个小女孩担惊受怕的,一不小心就病了。

锦元对于这个时代还有一些记忆,在火车上先是把小姑娘随身的东西先点了一遍,除开被褥和几套换洗的衣服,她还有二十斤的全国粮票,五十几块钱,还有几张零碎的工业票和布票之类的。

陆父陆母也不能说不疼爱陆寒梅这个姑娘,只是人心都是偏的,相比起陆寒梅这个一向懂事的姑娘,还是两个儿子更加重要。

锦元来宁阳村几天了,这里还算民风淳朴,大队长宁祖德也算公平,没什么欺负知青的恶习。

现在是七四年,知青下乡也有了熟悉的流程,锦元被分到了女知青的居住点,和两个前面来的两个女知青住一屋。

村里空房不多,男知青人数多,阳气重,住在村头原先的祠堂里,锦元现在住的地方是村里的老房子,只有两个房间,下雨天屋顶还有些漏雨,两个房间里放了六张上下铺,这就是女知青的住处了。

这几年回城遥遥无期,不少知青和村里人结婚生子,粮食不好分配,大家都是各自开火,如果关系好愿意一起吃也行。

她同屋的两个人一个叫徐连玉,一个叫李红燕,开始两个人都不怎么爱搭理她,慢慢相处下来锦元问她们什么也愿意指点,到后面还会主动借东西给她,还算好说话。

锦元刚来正好赶上了秋收,和其他两个女知青一样分到了割稻谷的活,虽然受了不少苦,她还是认认真真熬下来了。

下工回去李红燕和徐连玉也愿意拉着她一起走了,"你刚来的时候看着娇娇气气的,我们还以为你和那个刘芸一样呢,没想到你倒是能干,也不叫累。"

锦元笑着问刘芸的情况,徐连玉撇了撇嘴角,"她啊,嫁给村里的陈爱国了,陈爱国家庭条件也不好,刘芸还好意思要一百块的彩礼钱,真是以为自己是天仙下凡呢。”

“以前就老说自己年纪小,让我们帮她干活,不给她干还四处败坏我们名声,大家都是知青,还玩什么资本主义大小姐那一套呢。"

李红燕一听就起劲了,"我刚刚听旁边的人说,陈家为了凑给刘芸的彩礼钱,把小女儿陈秋禾嫁给了冯建军,这一嫁进去就是给三个孩子当后妈,冯家的大娃都五六岁了,两个小的双胞胎又刚出生,看样子可不好过呦。"

徐连玉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你光看见几个孩子,怎么不想想冯建军现在才二十七,都成副连长了,军队里津贴高,嫁过去就是吃穿不愁,万一以后冯连长再往上升成了将军,陈秋禾就成了将军夫人了,三个孩子算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李红燕甩甩头,"就算是当将军夫人,我也不乐意当人家后妈。"

徐连玉笑她,"你以为人家冯家什么人都能看得上的,我跟你这种大老粗人家冯连长还怕你打孩子呢,我看寒梅倒行,长得文秀,脾气也好。"

锦元忙摇了摇头,"我还小呢。"李红燕和徐连玉就开始调笑起来,锦元没接话,一边在脑海回想因缘镜里的剧情。

如果说这是本小说的话,女主角就是她们俩八卦的陈秋禾,而陆寒梅就是个无辜的炮灰。

陈秋禾早就和一个叫赵岩的男知青悄悄谈起了恋爱,可家里人为了要彩礼,让她和冯建军订了婚,她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不仅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男人,还要成为三个孩子的后妈。

两家人原本只是说好了婚期,等冯建军回来就领证办酒,这段时间里,先是刘芸这个嫂子进了门,处处装模作样的欺负陈秋禾这个小姑子。

冯建军的大儿子冯明生也经常来她面前撒泼打滚,说不要她做自己后妈,每次陈秋禾生气,所有人都告诉她,当后妈本来就不容易,让她不要和小孩子计较,陈秋禾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日子,和赵岩私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