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3页)

知青们一下子慌了神,尤其是被叮嘱要看好包袱的男知青,内心更是愧疚忐忑,他们还吃了陶湘给的花卷,没想到临了却出了这么大纰漏……

陶湘自然也有些错愕,秀气的眉毛高高皱起,目露震惊诧异。

不过现在可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眼看上台在即,他们却丢了最重要的道具,要知道他们报上去的歌舞名称可是《花球舞》,作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花球绝不可或缺,不然就成一场笑话了。

在陶湘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先把表演过了,其他的事后再查明也不迟。

“别慌,没什么大不了的。”陶湘抿着唇,努力稳定住众人情绪,“你们先在这等着,我出去想想办法。”

“可是快开始了……”有女知青如弱兽般认命道。

但陶湘摆摆手,只留下一抹背影,旋即钻出了后台。

就在知青们都站在后台垂死等待的时候,陶湘那边却是径直找上了坐在剧院后排的王爱国同志。

世事变幻莫测,早上才想着搞好关系,这下就突然有求于人了。

陶湘笑得眉眼弯弯,吐露着自己的诉求,其实也就帮忙开口问王岗屯拖拉机手借用下绑在拖拉机上红球的事。

张一张嘴的功夫,王爱国没有什么不应的,当即起身去剧院外头找王岗屯大队长家的小儿子说事。

见事情有了转机,陶湘切实松了口气,连忙起身跟上。

王岗屯拖拉机手二十来岁的年纪,正坐在剧院外的石梯上听其他屯里的拖拉机手谈天说地,有些人年岁大了,走过南闯过北,那些经历可比剧院里的唱歌跳舞吸引人的多。

“小王哥!”王爱国远远喊了声,“借你车上的红球使使呗!”

王岗屯的拖拉机手是叫王国华,陶湘心里暗暗忖,面上露出笑,简略地解释了声:“唉是这样,我们屯里马上要上台了,但是原先准备的花球出了些差错……”

陶湘说话好听,有求于人时姿态也摆得低,是个能屈能伸的漂亮姑娘,这世道上少见。

这种小事,邻屯的王国华直接点头应下了,跛着脚去摘拖拉机上的花球,陶湘这才注意到他腿有问题。

而其他拖拉机手老大哥也个个都是爽快人,见陶湘还缺,便把自家车上的也摘了借来。

不一会儿,陶湘就集满了六个红花球,足够包括她在内的知青们一人一个。

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陶湘连连道谢了两声,抓着几个红球就往剧院里跑,松软馨香的马尾辫在脑后摆甩,不过她也没忘记掏了一张烟票和几角钱,托王爱国买盒上好的香烟,分给诸位帮过忙的拖拉机手。

没有他们,这回的表演还不知要怎么收场。

陶湘紧赶慢赶回到后台的时候,知青们都已经手足无措地站在了红帘幕后,厚厚的幕布微垂着,边上有剧院里拉帘幔的人在催促,外头也开始传来观众悉悉索索的交头接耳声,表演已然延迟了一会。

老旧的木板舞台走上去吱嘎作响,好在还是赶上了,踮着脚尖走到前头的陶湘将几个新红球分别丢给站好位置的知青们,随后笑着冲工作人员打了个准备好的手势,站在了首位。

预备动作行云流畅,情绪没受一丁点影响,素质还挺专业,工作人员嘟囔了一声,倒是没说别的,

于是帘幕缓缓拉开,激昂的音乐声通过旧式喇叭响起,旮沓屯里的知青开始表演了他们准备的歌舞《红球舞》。

哪怕之前并没有跟随音乐系统地练过,但陶湘教会了大家认拍子,再加上有她主跳在前头任担当,知青们的这场表演到底也算顺顺利利地走完了,赢得满堂喝彩,没给旮沓屯丢脸。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台上其他人就不去说了,那个打头阵的小姑娘跳得却是真好,像是有些舞蹈根基,坐在首排的女团长看得分明,眸中闪过欣赏。

陶湘还不知道自己竟入了受邀来参加大会的文工团女团长的眼,那可是响当当的北地军种文工团,里面的人都是有编制的,吃的可是国家的大碗饭。

回到后台的她还在同知青们调查着包袱的事情。

那些脏污的红球上泥巴都已经干了,结成了干巴巴的黑土,东一块西一块,难看得很,但同时也透露出使坏的人下手时间不早不晚,应该就是在知青们跑出去追人的时间段里。

知青们的嫌疑可以初步洗刷清楚,但可供怀疑的人就更多了,大剧院里人来人往,说不好是谁。

“我们当时都出去了,包袱落在位子上也没细看,指不定就那个时候被人钻了空子……”知青们七嘴八舌。

陶湘一言不发地听着,她仔细观察了下花球表面的土迹,在翻看了几个后终于隐隐约约看到几处手指印,像是小孩的手印似的,她心里渐渐有了些底。